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八章 擢升 (第1/2页)
"姑娘?"嘉敏久久不说话,也不进食,一旁服侍的曲莲有些担心,喊了一声。【】 "嗯?"嘉敏抬头,刚好半夏进来:"姑娘,世子来了。" 昭诩是来接嘉言和胡嘉子的,虽然嘉敏遣了人分头去家里和镇国公府报信,但是连着两夜不归,南平王妃多少放心不下,刚好昭诩得空,就被父亲差来了。嘉敏叫曲莲去请嘉言来,却被打发回来,曲莲说:"六娘子说,她和胡家表姑娘在这里很好,暂时不回去,让王妃不必担心。" 昭诩:…… 昭诩也知道经过去年几番变故,三娘和六娘已经化干戈为玉帛——其实他也没怎么担心过六娘,在他看来,六娘性情豁达,原本就强过三娘。但是胡家表妹……可不是个好相与的,几时,也被三娘降服了? 嘉敏笑道:"既然阿言有这个意思,就让她住好了,横竖这里房间多,何况有我在,还怕阿言吃亏不成?" 昭诩哼了一声,三娘倒是大包大揽,活像就六娘是个孩子,她倒是个大人了似的——怕六娘吃亏?他还怕她吃亏呢! 又听嘉敏说:"这樱桃好,哥哥要不要尝尝?" 话音才落,素娘已经贴心调好樱桃送了上来,昭诩见着颜色好,也不推拒,坐下与嘉敏一同享用。兄妹俩头碰头,疏疏说些琐事,无非嘉敏问家里情况,昭询闹不闹人,想起来问:"哥哥这些天,像是忙得很?" 昭诩不忙的时候,经常来瑶光寺看她,并不一定要有什么事才来。算起,前世大约就是这前后,昭诩兼任了羽林卫统领。 昭诩闻言却皱眉,含混道:"也没什么事,不过是听父亲使唤得多了些。" 嘉敏原本是随口一问,瞧着昭诩这表情,就知道里头有文章,怔怔停住往嘴里送的银匙,作出忧心忡忡,食不知味的形容:"父亲、父亲又要出征?" "没有没有!"昭诩只道是嘉敏担心,忙否认道:"才回来,哪里就又出征了。" "可是我听说……"嘉敏更"担心"了,干脆连银匙都放下了,磕在玉盘上,叮的一声响:"柔然那边闹得凶?" 昭诩也知道,瑶光寺不比家里,嘉敏能听到不少风声。 燕朝风气,倒不至于把女儿家养得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是南朝的风气。不过自古兵危战凶,一个没出阁的小娘子,总关心这些,也不成样子。 在昭诩看来,他的meimei,该关心的,无非是胭脂水粉,衣裳首饰,要能绣个花,做个菜什么的,那就完美了——可惜从来天不从人愿。有个嘉言已经很伤脑筋了,昭诩可不想三娘也没事就去校场打转,他还得跟着,活脱脱像个护崽的母鸡——军中同袍要知道他回了洛阳就干这个,非笑掉大牙不可。 但是再含混其词,也怕三娘不信。中州之后,三娘是越来越不好糊弄了。昭诩心里碎碎念着,也只能实话实说道:"朝中有人想推我顶了十七郎的位置,做羽林卫统领。" 果然是这桩。 嘉敏心想,昭诩说"朝中有人",而不说是父亲的意思,那多半就真不是出自父亲的谋划。嘉敏对羽林卫统领这个职务重要性的认识,得自于后来在周城身边所见所闻:周城从来都是用心腹担任这个职务。 ——周城用这一招防备皇帝。 而这一世,嘉敏亲身经历永巷门事件,进一步认识到这个位置,在平常年月里也就罢了,一到新旧更替,政权交接的时候,简直生死攸关。皇帝不会放过这个位置,太后也不会对它掉以轻心。 之前十七郎与元明炬分任,就是永巷门事件之后太后与皇帝互相妥协的结果。元明月养在后宫,就是攥在太后手里,天大的把柄,元明炬投鼠忌器。而十七郎,又是个左右逢源的角色。 如果不是父亲谋划,嘉敏心里琢磨,那说明父亲还没有打算站队,不想让哥哥处在那个左右为难的位置。不知道前世是不是也这样——没准前世就是太后的意思,用哥哥做羽林卫统领,逼父亲站队,结果…… 结果适得其反。 嘉敏这心念电转,面上只装出懵懂的模样——原本她就是该懵懂的,对这些朝中政事,利害关系:"羽林卫统领有什么不好么?" "没什么不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