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5章 不日大举 (第1/2页)
达奚珣叹道:“老夫正有此意。可是,那副主考为了讨好杨国忠,竟然已经背着老夫,连夜将榜文送呈皇上,已然是木已成舟。老夫气得吐血,却是无可奈何!高先生落榜,杨暄上榜,老夫身为主考,的确失职之责,可那也是杨国忠骄横跋扈、不把朝廷法度放在眼里,老夫!如今,安大人指责老夫巴结奉承杨国忠,老夫深感冤枉!” 安禄山挺着肚皮,斜靠在龙椅上,冷冷说道:“这不过是你一面之词!达奚珣,若不是有杨国忠做你的靠山,这些年来,你岂能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坐上河南尹!” 达奚珣俯首说道:“安大夫此话,当真是冤枉了达某!” “是吗?” 达奚珣说道:“安大夫身在范阳,不知朝廷虚实。十年前,达某以礼部侍郎的官位担任主考,如今十年过去了,达某还仅仅是一个河南尹,而且,还是年前才从礼部侍郎的位置上转调而来,品级与礼部侍郎平级,也就是说,达某十年间,并未升迁。这十年间,杨暄却是步步高升,从一个明经翰林,升到了吏部侍郎,官职反倒在达奚珣之上!” 站在高尚身后的严庄说道:“达奚珣这话,却也是实情。吏部侍郎虽然与礼部侍郎平级,可实际上,吏部主管各地官员升迁,其地位高于礼部。这等情形,高先生也应该清楚。” 高尚鼻子一哼,算是默认。 高尚与严庄,同为落魄士子,也同为安禄山的心腹谋士,只是,两人性情大不相同。高尚为人孤傲,严庄却是八面玲珑,两人同为安禄山的心腹,但关系并不亲近,相互之间颇有些隔阂。 达奚珣继续说道:“严先生所言不错!若是杨国忠肯看顾达某,达某岂能十年得不到升迁!其实,这十年来,那杨国忠父子对达某颐指气使,倨傲无礼,朝廷中,人人尽知。达某度日如年,朝不保夕,小心应对,才算是勉强自保。杨国忠把持朝政,蒙蔽圣上,谗害忠良。安大夫若是指斥达某明哲保身,达某却也无话可说,若是指责达某与杨国忠勾结,达某深感冤枉!” 安禄山鼻子一哼,说道:“高先生、严先生,你二位怎么看?” 严庄俯首说道:“达奚珣所言,却也是实情,杨国忠在朝廷上一手遮天,当朝文武也不全是心甘情愿听其驱使,只是大多敢怒不敢言,也是情势所迫。” “高先生以为呢?” 高尚叹道:“卑职听说,前些日子,御史中丞韦见素与杨国忠当庭翻脸。韦见素乃是杨国忠的铁杆心腹,可到了这个时候,也敢站出来与杨国忠分庭抗礼,若此看来,达奚珣所言,也不是虚言。大唐朝中诸臣,真正站在杨国忠一边的,并不多,大部分还是摄于杨国忠yin威,不得不保持沉默罢了。” 高尚因为当年科考之事,一直对达奚珣恨之入骨,今天听达奚珣如此一说,心中块垒释然,反倒是同情起了达奚珣的境遇。这达奚珣说的的确是实情,若他真是杨国忠的心腹,岂能十年没有得到升迁! 达奚珣接口说道:“有杨国忠当朝,乃是天下百姓之祸,却是安大夫之福! “是吗?”安禄山挺起了肚子。 “杨国忠把持朝政,贪赃枉法,人心尽失!而安大夫在范阳,体恤民情,礼贤下士。两下比较,天下人心尽归安大夫!这岂不是杨国忠帮了安大夫一把!如今安大夫举义兵,清君侧,顺天应人,朝中官吏莫不翘首以盼。安大夫若是杀了达某,反倒让天下人失望,若是留着达某,让达某在安大夫麾下效力,大唐官吏必然会认为安大人求贤若渴,纷纷倒向安大夫。” 安禄山大笑:“达奚珣,刚才安某不过是跟你开个玩笑。安某早就知道,达奚大人足智多谋,才华横溢,有达奚大人相助,安某大事必成!来人,给达奚大人松绑!” 安禄山改变了主意,是因为听进了高尚的话。 安禄山并不喜欢高尚,高尚为人过于刚直,不仅对范阳众将极为严厉,就是对安禄山本人,也敢当面顶撞,经常搞得安禄山下不了台。 但是,安禄山知道,高尚的忠诚不容置疑,甚至比严庄更为让人放心!因为,在范阳文武诸臣中,各有各的小算盘,唯有二人,文有高尚,武有蔡希德,却是全然没有私心! 在安禄山心目中,从感性上讲,严庄更为亲近一些。但从理性上讲,高尚第一,第二才是严庄。 “多谢安大人眷顾!”达奚珣长舒一口气。 严庄接口道:“达奚大人,安大夫不日将有大举,达奚大人曾任礼部侍郎,还要多多费心!” “达某愿效犬马之劳!”达奚珣心领神会,俯首说道。 安禄山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