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9章 马嵬坡 (第1/2页)
“高力士,把郭先生的进献,给朕递过来!”李隆基语音低沉。 高力士只得从郭从谨的手里,接过包袱,小心打开,双手捧到李隆基身前的几案上。 包袱里,是十几只糟糠烙成的饼子,黑乎乎的糠饼上,还沾着黄土,黑黄混杂,如同是一团从阴沟中掏出来的烂泥。 李隆基的脸几乎是扭曲了! 他这辈子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食物,即便是在御用马厩的槽口上,马料也比这东西精致。 “郭从谨,这就是你进献给朕的?”李隆基脸色阴沉,声音沙哑。 郭从谨匍匐在地:“草民该死” 李隆基伸手从包袱里摸出一张糠饼,撕下一角,送到了嘴边。 杨玉环慌忙说道:“皇上,臣妾应为皇上品尝。” 李隆基已经将那沾满黄土的糠饼,塞进了嘴里,缓缓咀嚼起来。 高力士跪倒在郭从谨身边,老泪长流:“皇上圣明!” 杨玉环也是眼含热泪,跪在了李隆基身前。 李隆基的嘴里满是苦涩,这辈子,他不仅没有吃过这样的糠饼,甚至,见都没见过。 糠饼异常粗糙,夹杂着黄土的土腥味和土渣,吃在嘴里,就如同是嚼着渭河的河泥一般,令人难以下咽。 但是,李隆基还是强迫自己,咀嚼吞咽下去。 这是一种代价! 苦涩的代价,总比生命的代价好! 何况,郭从谨的糠饼,是李隆基看到的,又一根救命稻草! 三天前,李隆基临时抱佛脚,前往大慈恩寺瞻仰佛祖真身舍利,那个时候,他将佛骨视为一根救命稻草。 佛祖虽然尊贵,但却是虚幻的。 糠饼虽然肮脏,但却是实实在在的! 那不是糠饼,而是他一度失去的民心! 尽管,这样的民心极度微弱,偌大一个金城县,只有一个郭从谨,只有这一只糠饼! 但是,这是李隆基出奔长安后,第一次看到了一颗民心! “你们都起来吧!”李隆基咽下了满嘴的苦涩,发出一声叹息。 高力士、杨玉环起身,郭从谨却是挣了挣,没能站得起来,他年岁已高,又胸口挨了一脚,加上心中惶恐,很是虚弱。 “爱妃,扶郭老先生起身!”李隆基喝道。 “娘娘,万万使不得!小老儿只是草民!”郭从谨浑身哆嗦,皇帝的贵妃娘娘,亲自扶他起身,这是天底下最高的礼遇!即便是大唐勋臣,也得不到这样的殊荣,郭从谨只是一介草民! “老先生乃是皇天后土!”杨玉环严重含泪,双手搀扶着郭从谨发抖的身躯。 “赐座!”李隆基说道。 高力士慌忙端过一张圆凳,放在帐门旁。 “请郭先生坐在朕的身边!” 高力士将圆凳摆在李隆基身前五步开外。 “朕说过,让他坐在朕的身边!”李隆基一声怒喝。 “皇上圣明!”高力士慌忙将圆凳摆在李隆基的身前,咫尺之地。 郭从谨浑身发抖:“皇上,草民不敢” “郭先生不必过谦!此乃皇上格外看重郭先生!”杨玉环扶着郭从谨,来到圆凳前。 郭从谨欠身坐在圆凳,局促不堪。 李隆基缓缓说道:“圣人云,天听自于民听,天视自于民视!郭先生乃金城乡绅,朕失政于天下,今日颠沛流离,还请郭老先生知无不言!” 这个傲视天下的一代郡王,终于说出了“失政”二字! 这是对他近二十年来身为君主的最好总结! 他一手开创了开元盛世,也一手缔造了天宝大乱! 一切都怨不得别人,甚至怨不得杨国忠、安禄山!一切只源于他自己的“失政”! “皇上,小老儿并非乡绅,只是一介草民,家境贫寒,并无见识,不敢妄言。”郭从谨终于定下神来。皇帝召见地方耆老,畅谈国事,也是有先例的,但是,地方耆老也是有身份有地位的,郭从谨家中一贫如洗,毫无身份地位可言,按说,根本就轮不到他说话。 其实,只要李隆基承认“失政”,别人就不用再说什么了! 一个知道自己“失政”的皇帝,应该明白自己该做什么! “郭从谨听旨!”李隆基说道。 郭从谨慌忙起身,就要下跪,李隆基一摆手:“郭从谨坐着听旨!” 郭从谨大为惶恐,接旨是要下跪的,这是朝廷的规矩,岂有坐着听旨的,一时间不知所措。 高力士说道:“皇上金口玉言,不可违逆!” 郭从谨只得坐回到圆凳上,欠身拱手说道:“草民接旨!” “金城父老郭从谨,守礼恭顺,德高望重,进献糠饼,迎驾有功,特授金城县令,赐爵金城县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