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回纥精骑 (第2/2页)
我什么事都没瞒过他。”李亨叹道:“可他始终不肯加入黑云都!也罢,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就预祝他在江陵一帆风顺了!” 张良娣却是冷笑:“殿下心太善了,殿下一直把李璘当亲兄弟,这十几年来,是殿下一手将他养大,常言道,长兄如父,可他却没把殿下当兄长。如今,他羽翼丰满了,就想要自立门户!这种白眼狼,不在殿下身边,倒也罢了,殿下不必挂怀!” 李璘的生母早死,李璘是在太子东宫中长大的,李璘小时候,太子李亨常常怀抱李璘,兄弟两人感情极深。后来,李璘被封为永王,出宫别居,但与李亨的关系仍然十分密切。李璘的性情,与李亨大不相同,性格刚毅,锋芒外露,与年轻时的李隆基颇为相像。正因为如此,李隆基对李璘更为看重,在李隆基面前,李璘比李亨更有发言权。这些年来,李亨连遭李林甫、杨国忠打压,日渐孤立,但李璘始终站在李亨一边,李亨的太子之位摇摇欲坠,却是始终没有彻底倒下,李璘功不可没。 “永王心有大志,却是志大才疏!以奴才看,李璘终究难成大事。”李辅国说道:“太子不必挂怀!” 李亨:““李思娴去大理寺狱救步云飞,一定是他指使的!他指望步云飞做他的先锋使!” 张良娣问道:“步云飞跟他走了没有?” “没有!”鱼朝恩说道。 “他去哪里了?” “据探马来报,步云飞和颜泉盈逃出大理寺狱后,在长安西门遇见虢国夫人的儿子裴叔宝,裴叔宝央求步云飞前来马嵬坡营救虢国夫人,却被步云飞拒绝了。他一路向南而去,应该是打算绕道前往伏牛山。”
张良娣沉声问道:“你确定?” “这个,末将不敢确定。” 李亨冷笑:“一个小小的步云飞,李璘看重他,我看也不过如此。就算他来了马嵬坡,又能成什么气候!” “父皇加封他为陕郡节度使,此人不可小觑!”张良娣皱眉:“还好,他没有为李璘所用,若是他跟着李璘去了江陵,今后,或许是殿下的一大劲敌!”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东方疾驰而来。 不一时,一位顶盔掼甲的武士匆匆来到大帐前,向李亨跪地说道:“太子殿下,回纥精骑前锋五百人已到马嵬坡东侧十里地,等候殿下示下!” “等候我的示下?”李亨冷笑:“他们这是逼我把长安交给他们!欺人太甚!” “主公志在天下,不在一座长安城!”李辅国说道。 “殿下,”张良娣说道:“十年磨剑,在此一举,殿下不可再犹豫!” 李辅国、鱼朝恩也是俯首说道:“臣等愿为殿下效死!” 张良娣急急说道:“杨国忠劫持圣驾,罪大恶极,殿下行义兵,除凶暴,安社稷,乃是顺理成章!” “皇上在中军,只怕投鼠忌器!”李亨突然感觉到浑身疲软无力,那个可怕的前景,他曾经无数次设想过,但今天晚上,马上就要发生了!李亨仍然感到一种从心底里透出的恐惧! “乱兵之中,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张良娣一声冷笑:“杨国忠劫持圣驾在先!即便皇上有所不测,也是杨国忠所为,天下人不会对此有任何疑问!一切后事,自有属下照应,殿下只可稳坐大帐,静候佳音!” “我是被逼的!”李亨望着中军方向,冷冷说道,说着,转身走入大帐。 张良娣看着李亨的背影消失在大帐中,这才转身向李辅国说道:“告诉回纥人,长安城他们的了!让他们马上移营马嵬坡!” “太子妃且慢!”黑暗中,响起一个声音。 太仆卿张通幽急匆匆跑了过来。 “张大人,你怎么来了?”张良娣急忙问道。 皇帝车驾出京,张通幽一直和文武百官一起,跟随在中军杨国忠身边。正因为有张通幽从中策应,李亨对杨国忠的动向一清二楚,在后军中才可以高枕无忧。 “太子妃,情况有变!”张通幽急急说道:“两千吐蕃精锐,出现在了金城以西莽山,距马嵬坡三十里!” “吐蕃人!”张良娣花容失色。她完全没想到,在这中原腹地,居然会出现吐蕃军队。 “是杨国忠招来的!”张通幽说道:“杨国忠担心六军不能为他所用,便招吐蕃人相助。” 按计划,两千回纥精骑,对付六千禁军,绰绰有余。 但是,突然出现了三千吐蕃军,形势立马逆转。 李辅国一声冷笑:“太子妃勿忧!以奴才看,杨国忠勾结敌国,便是恶贯满盈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