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万古流_第九章 第二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第二节 (第2/2页)

后信心满满,言之凿凿。然,此言差矣。那时革命领导干部,个个都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单说每人每月粮食定量二十八斤,二十五年雷打不动,其中20%搭配蕃薯……

    “哇噻,特供专用食品,纯天然,高纤维,无公害,排毒通便,养颜美容……”九○后兴趣盎然。但是,年轻人怎晓得排毒通便的衍生物常惹人烦恼。大会小会的会场里,与会者随身带进的衍生物排放声此起彼伏,好在时人自嘲:响屁不臭,臭屁不响。所以,大会小会都能得以圆满成功。

    所幸进入八十代后,昌安附近海域与台员以物易物的民间贸易异军突起,我方渔人用所捕获的无污染纯天然的海产品换回台员地产的九寸黑白电视机、‘三用机(时下指兼有收音、录音,扩音三大功能的半导体收录放机)’、尼龙叽、蛤蟆镜、自动伞……从此,每天都有上万城里人从大桥头东侧下江道头搭汽船直奔昌安,再现当年黄德标世袭领地的洋西道头的繁荣景象:人头攒动,肩摩毂击,或在船头边,或在临时搭盖的木棚里,或在露天的田间蕃薯地,一手交货,一手交钱……成就了多少“地瓜佬”一夜暴富当上了万元户的美梦。

    与此同时,小城街头巷尾便响起邓丽君甜蜜蜜的嗓音:“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夜幕低垂,男女老幼挤在横头桌前,双眼盯着正上方九寸黑白电视机,先看《霍元甲》,再看《加里森敢死队》……;而无论是晴天或是雨天,手撑自动伞,眼戴蛤蟆镜,上身薄、透、露,下身拖着尼龙叽喇叭裤的时尚男女,行走在鼓楼前、大桥头、梅山坡……

    风声鹤唳,好景不常,以物易物的民间贸易终以台海走私案被瞬间取缔。为了赚上大钱,把蕃薯地弃做停车场,只能去大桥下的黑市花钱买粮票改吃稻米饭。断了海上的财路后,坐吃山空。只得另辟蹊径,以图东山再起。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勤劳而又不安分的“地瓜佬”们,这次闹大了,干脆来个漂洋过海,爬上台员渔船再辗转搭乘开往西洋的轮船,几经风浪混过异国的口岸,自诩“华裔美人”,开始了打洋工的生涯。起早摸黑三、五年,用挣的万把块美金,聘来熟谙移民门道的律师。套用现下的广告词:移民其实很简单。或以遭受********,或以**********,或以异教徒身份……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如此这般,潜入帝国中心的“地瓜佬”,前后费用一万八千块美金,美丽转身成了“美籍华人”,而留守昌安的“厝俚”,始称“万八嫂”。

    随后,一带两,两带四,四带八……不到几年功夫,昌安境内,十有七、八户成了“美侨之家”,留守老家守节与不守节的“万八嫂”都正儿八经地办妥护照,从昌安国际大空港搭上波音飞机,远赴大洋彼岸与她们的丈夫团聚了。再经若干年艰苦创业,当美联蓄妄图打压我外向型经济,迫使人民币升值之时,来自昌安的“地瓜佬”们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初来乍到或好吃懒做,身价若以人民币折算仅有百万,则无颜回昌安见“江东父老”;百万美金者,刚刚起步;千万,比比皆是;上亿,不足为奇……汇回的美元巨资,在昌安创办以食品、钢铁、纺织为支柱的三大产业,产品重新输入资金输出地,完胜两头在外的战略意图,赚取的美金又滚滚流回昌安。可见: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不单在两军真刀真枪的武力对抗赛上是只纸老虎,而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也败在我等“地瓜佬”游击战术的汪洋大海中。

    言多必失!只要讲昌安的“地瓜佬”有钱就行啦,那么多话,还想混出个下年度诺贝尔经济学的提名奖不成,要记住斯诺登的友情提醒:NSA(美国家安全局)的窃听无处不在,监控不留死角。小心赴美旅游签证……听到啦,劝别人少说,就一句话。却莫名其妙地扯到诺贝尔、斯诺登,还带出赴美签证,难不成要打进俄罗斯受制裁的黑名单,那是难得的抬举,可千万不能被划到ISIS(伊斯兰国),虽无须入境签证,今世却也将无处安生。好啦,言归正传。

    话说昌安人从美帝国主义的躯壳上淘走大把美金后,个个都成了腰缠万贯的洋土豪。忽一日,“万八嫂”接到娘家打来的越洋电话,说是八十岁的老父突发脑溢血,危在旦夕。“万八嫂”片刻不敢怠慢,隔天即飞抵昌安。老父虽及时送往五甲医院,花去三、五十万抢救费用,但回天乏术,驾鹤西去矣。接着当然是丧葬之仪,略去繁文缛节,单表丧家的礼俗。八十老人故去,前往吊唁的亲朋好友络绎不绝,送殡行列逶迤足有十几里地,其中有同在美洲发财的老乡,有仍旧留居家中在美资工厂打工的穷亲戚,还有从省城赶来的旧友,连“万八嫂”往日的相好“伡船舅”闻讯后,也瘸着病腿混迹其中……所送赙仪(方言:指奠礼),除已婚儿孙亲家送来的绸缎、毛毯等,按当地习俗留挂灵堂,出丧回龙后即原物奉还;其他人客无论亲疏穷富,均免收各类赙金(泛指各国纸币),只须随带金银纸箔或香烛百子炮之类祭拜亡灵即可。最后,东家主设宴款待参加丧礼的人客,席间太平燕上桌,百子炮齐鸣,孝男孝女分别到各桌逐客答谢,并亲手送上红纸包,每人一份。只是“万八嫂”见到“伡船舅”,旧情难忘,径直走近,还多塞两份于他衣袋。“伡船舅”反嫌红纸包太薄,待“万八嫂”离去,便悄悄地打开其中一份,内装三张,不过均是百元美钞,折合人民币近两千元,三份可抵半年低保金。兴奋之余,又听同桌人客谈及,百日内“万八嫂”又将回国,助兄cao办侄儿婚礼,届时红纸包内不是五张百元美钞,便是厚厚的三十张百元人民币。

    如此礼俗,难怪现今昌安人若非“美侨之家”,红白喜事则不敢对外声张,更不会红帖满天飞。如若不信,空暇之日,得便去往昌安,城里城外转个小半圈,总会撞到张灯结彩人家,来客数百人,谁晓得你是何路神仙哪门亲戚,只要穿戴整洁,尽管大胆走进。美餐过后,领到红纸包,满载而归也!

    红纸包装的钱数是多得多了,但旧时酒宴还有一道风景线没有得到真传。且接着听张连治对他本家侄儿的交待:“对了,差点忘了,回家跟你‘厝俚’讲,明天记住提只小菜篮子。听长宁公司派来主厨的金俤‘沙(方言:单指师傅)’讲,光是‘全家福(时下喜宴必上的一道菜肴,俗称十锦拼盘)’里边的炸鳗、糟鸭、卤味、‘吉烧巴(把猪油板切块裹上蕃薯粉,投进油鼎炸成金黄色,酥香可口。只是现下百天速养大的菜猪没了厚厚的油板,而今人身上又多出厚厚的油板,正忙着吸脂减肥,供需失衡,所以,此道名菜从餐桌上消失多时矣)’、酱牛排……就够装满菜篮,还有半个拳头大的鱼丸,每人三粒,加上‘双太平(喜宴图吉利,前后要上两次太平燕)’……”“那我叫她多带个钵头……”“幸好你们都让女界上正席,光分酒包就够她们忙去啰。”酒宴中失传的就是分酒包的礼俗,若被韩人探得,必将全民模仿,再向联合国教科文申遗,之后韩剧便有了《酒包》全集,只不过当中多是又咸又辣的泡菜,恰与小城本地人喜好清淡偏甜的口味格格不入。

    “明日吃酒,今天就分酒包。”黄德标说着进到屋内,与他同行的是陈传桂,手上还捧着三包内行人一眼就能看清的用红纸包着的光洋,而且,视其大小,每包足有百片以上。“风胎刚过两天,明伦正忙着江尾海边几个道头修复的杂务,只好让我和标兄代他来贺喜。”“同喜,同喜!”张连治摆起叔公的架式,林秉康则忙于让座,张钰儒端来茶水。听来,已经响起懋慎满月酒宴的前奏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