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时代_第128章、关爱奶牛的荷兰士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8章、关爱奶牛的荷兰士兵 (第2/2页)

战败,而是精神崩溃,再也忍受不了如此血腥的修罗屠场。

    决定英荷两国谁是海上霸主的关键砝码,是哪一方能够承受更多的视觉与心理折磨。

    荷兰人其实是略善良的。

    多愁善感,真诚关心奶牛。

    一个真心善待奶牛的民族,其实心眼儿坏不到哪里去。

    荷兰人的温柔导致他们容易因为感伤而流泪。

    英荷大战之中荷兰人最吃亏的就是心软,战到下半场,士兵们会感觉手软脚软,无力再战。他们hold不住死亡炼狱般惊悚场面。

    当年的荷兰海军天才统帅觉察到了这一点,于是规定:所有的军舰必须排成战列线,以旗舰为基准。退缩到旗舰半个舰身之后的战舰,其舰长即刻处以死刑,由替补的海军上尉接替指挥权。

    英国小弟的性格是比荷兰大哥更加嗜血一些的,他们对战列线的理解与荷兰大哥完全相反。

    英国海军的第八条军规是:战列线上所有军舰,船头不得超过旗舰半个舰身。

    荷兰人用战列线原则来阻止荷兰人逃跑的时候,英国人用战列线来预防少数鲁莽者单独冒进。

    这与其说是两者之间战术思维的不同,倒不如说是民族性格的迥异。

    荷兰人输掉七海的宿命,其实打一开始就已经提前注定。

    只不过,英国的战列线思维也够奇葩的,这么奇葩的军规其实也就暗喻着战争的前期他们占不到荷兰人任何便宜,一定要经历足够多大型战役的洗礼之后,才能崛起。

    英国人的奇葩军规其实透露出早期英国舰长的智商和纪律性都挺够呛,完全就是一群胡作非为的酒鬼和莽撞汉,德雷克爵士本来就是海盗出身,英国皇家海军在早期就是女王陛下私养的一群海盗,莽撞和疯狂是海盗职业固有的通病。

    荷兰的战列线纪律有效阻止了易流泪的温柔荷兰人从战场上逃跑,结果就是大大拖长了英荷大海战分出胜负的时间,英国莽撞汉子赢得了更多的训练时间,在漫长的战争之中,荷兰大哥等于是免费给英国小弟当陪练。最终造就了海战经验世界第一丰富的英国皇家海军。

    沈禄完全不了解荷兰人还有如此多愁善感的一面。

    禄大人只是想要多玩一会儿,在弄死五个该死的侦察兵之前,好好调戏他们一番。

    却不料荷兰人多愁善感易流泪的温柔性格,恰好跟沈禄的嬉皮笑脸配成了一对。

    沈禄笑眯眯的勾手指。

    让腼腆害羞的荷兰士兵都有点不好意思开枪了。

    可是,他们也不敢真的走过街面去,且不说街面上正在燃烧着可怕的地狱火焰,就算没有火,走过去也很傻啊,那不是摆明去当俘虏吗?

    荷兰侦察兵们没有忘记他们的使命不是出来杀敌,而是调查敌人的实力。

    敌人的实力包括两个方面:人数和武器装备。

    在熊熊火光之中,在浓烟和黑雾之中,根本看不清对方的人数能够在石板地面上燃烧的油质液态燃料,这显然是相当牛逼的秘密武器。

    于是荷兰侦察兵觉得,应该调查清楚火焰的秘密。

    调查出这个结果之后,也就可以放心回去交差了。

    于是荷兰小队长也很友好地冲着沈禄挥了挥手,两军之间浑然忘记了厮杀,就好像在进行一场友谊比赛似的。一边蹲在地上,试图搜集奇怪燃烧物的样品。

    一个士兵疑惑问道,“这是煤?”他当过矿工。

    虽然煤油和瓦斯气的味道区别很大,但是敏锐的人还是能够嗅得出两者之间存在神秘的亲族关系。就好像硫磺和臭鸡蛋的味道完全不同,但还是能觉察到两种怪味儿之间似乎有点交集。

    液态的煤?不可能!东方人不可能拥有如此神奇的魔术力。

    小队长立即意识到:这是煤焦油!

    为什么荷兰人的煤焦油无法燃烧,为什么领先全世界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煤焦油也不能燃烧,唯独中国海盗的煤焦油能够把曾经富丽繁华的雅加达烧成这么一副地狱般的模样?

    这位小队长立即意识到,这是化学。中国海盗掌握了化学的奥义,把煤焦油转变成了一种新的可燃物。

    这种新型可燃物的威力,已经震惊了整个雅加达的所有官兵和市民,这绝对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大发明!

    一定要活着回去报告这个情况啊!

    于是小队长忽然冷静下来,相当睿智地吩咐自己的手下,“这种液态煤,应该最新式的化学武器,很明显是个大杀器。大家不要跟海盗们拼命,千万不要。关键时刻不惜忍辱负重,也一定要想办法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能把这个重要的情报带回去。”

    其实小队长是想多了。

    港务局大厦里无数人看得比他更清楚,这些自会把如此“重要”的情报汇报上峰的。

    只不过,港务局大厦已经被烈火围困,小队长默认港务局迟早陷落,里面固守的战友们终将死光光。于是他认为回去报信的重大任务,只能由他们五人来完成。

    他没有看出来中国人仅仅只是牵制攻击,并没有打算当真要拿下港务局大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