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飞旋的弹头 (第2/2页)
驱使,从裂隙中探头出来观望。
荷兰来复枪兵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遇,果断开火,二十枪同时击发,顿时击杀了留守在裂隙上方的中国人。
被沈七命名为近卫营士兵的这名中国农夫,头部一瞬间连中了十弹以上,整个头盖骨和大多数脑浆都被打飞,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他的同伴跟他一样是中国农夫出身,又做过荷兰人的奴隶和日本人的矿工,接受军训的日子尚浅,缺乏战斗经验。
一见到同伴惨死当场,另一名扼守者丢开自己的守备任务不管,回过头来抱着小伙伴的尸体,大声呼唤他的名字,试图将死人喊醒。
死人怎么可能喊得醒呢?
中枪者的上半个脑袋都没了。
然而他的伙伴还是倔强地大喊着伙伴的名字,痛哭失声。他当然知道死人再也无法复苏,但他还是本能地想喊。这大概算是喊魂吧?中国农村很盛行这样的风俗。刚死之人,魂魄还没有走远。死者的魂魄就漂浮在附近。至亲好友必须随时喊着他的名字,这样他的魂魄才不致于迷失方向。
这时候,荷兰士兵抓住这个至为难得的漏洞一刻,从悬崖的下面爬了上来。
先是一个,接下来是第二个和第三个。
抱着同伴尸体大哭的那个中国近卫士兵这时候才醒悟过来,但为时已晚。据险而守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这个中国农夫士兵虽然无知,却不愚蠢。
他立即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
他在重要的防御岗位上,失职了。辜负了马三哥的嘱托。辜负了提督大人的拯救和栽培。
心里头充满了懊悔、自责和愤怒。
他自知自己已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重大失误,他也没打算继续苟活下去。与其事后被马队长或者沈七爷绑起来处死,还不如跟荷兰鬼子拼死算逑。
于是他丢开小伙伴的尸身,像一只发了疯的野兽似的,低声怒吼着,张开双臂,挥舞着刀子,冲着刚刚登上悬崖的荷兰人扑了过去。
他的右手握着刀,左手握着弩。
其实,在近距离的对射当中,小弩比步枪更好用。
他本该冷静地蹲守在有利的地形下,借着岩石的掩护,巧妙利用小弩的快速装填优势,逐一射杀对手。
然而常识的缺失令这位怒不可遏的中国农夫脑子里变得一片空白,他几乎是敞开怀抱去拥抱正面的敌人,结果令自己成为更明显更容易被射中的一个巨大活靶子。
带头攀爬上来的荷兰士兵是高手,十分冷静地微笑着,迎面給了冲上前来的莽撞汉子一枪。弹丸透入了中国人的胸膛,令他脸上的神情忽然变得僵硬。
中国人的身体晃了晃,既没有被射穿,也没有被打倒。
强壮结实的身体,微微凝滞了半秒钟,继续向前冲去。
第二个荷兰兵也很老练,他敏锐地判断出自己开火的同时也会被对手撞上。
于是,单膝蹲下,以蹲姿朝上斜上方开火。
弹丸再次穿入中国人的胸膛。
这一次中国人是居高临下地扑来,来复枪射出的弹丸无力将携带着巨大动能冲来的人类身体击打得倒退回去。
中国人的身体继续前扑。
荷兰士兵采取的蹲姿这时候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中国人从荷兰兵的头顶上方撞了过去。
当偌大一个身躯凌空飞过的时候,这名以敏捷和机智见长的荷兰枪手甚至还略略蹬了蹬自己的后腿,让身体适时向上顶了那么一下。
横飞的中国农夫身躯被顶之后,改变了去向,像一只巨大的面粉口袋,越过了荷兰人的头顶,摔向悬崖下的地下湖面。
在半空中这个中国兵就已经睁着眼睛死去了。
这年月的步枪很难一枪两枪打死人,不过,他的运气不好,遇到了这年月罕有的来福枪兵。来复枪跟滑膛枪的区别就是一个有螺旋膛线,一个没有。
螺旋膛线会强制性让子弹顺着枪膛飞出来的过程中,展开高速旋转动作。
高速旋转动作能够令弹头飞行的弹道轨迹更加稳定。
没有膛线的枪械射出的弹丸会在半空中翻着跟斗乱飞,就好像长柄手榴弹在空中飞过时会不断乱翻跟斗一样。这样的翻滚一方面会令弹头毫无意义地丢失大量动能,一方面会令弹丸严重偏离预设的标靶。
自旋转弹头飞行的轨迹最稳定,射击的精度最高。途中丢失的动能也最少,所以滑膛枪的有效射程只有数十米,而来复枪能够在400米开外击杀对手。
在近距离枪战中,能打400米的枪,跟只能打100米的相比,冲能无疑是高了好几倍。
不但是准头更好、冲能更大,旋转的弹头射入人类**之后,高速旋转的金属固体会把周围所及的一切**组织,撕得稀烂。
所以滑膛枪要想一枪将人毙命是很难的,除非是恰好打中了太阳xue,或者运气好命中了心脏前面的两条肋骨之间。
线膛枪却完全不同,线膛枪甚至无须击中大动脉,只要射中了大动脉的附近组织,就会在旋转撕扯力的作用下对人类动脉血压构成一个强大的脉冲力,人类血管里会出现一个瞬间的泵压峰值。这个泵压峰值的出现,轻则让人眼前一黑心跳为之一窒,重则直接造成心梗或者脑死亡。
中国农夫士兵倒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他见过鸟枪,却从想过一个成年人会被鸟枪一枪打死。他原本是做好了硬挨对方鸟枪两三下,豁出命来也要把荷兰人揍回水里去的。
中国农夫认定鸟枪致人死命的原因是弹丸里头有铅毒,会让受伤者在事后化脓红肿溃烂发烧而死,他从未听说过鸟枪能够两枪就打死一个大活人。于是他死不瞑目。
但他的牺牲也不算完全白费,悬崖上的空间不够宽阔,第三个荷兰兵被中国人的尸体迎面撞上,避无可避,连人带尸体一起,砰的一声落到了湖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