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尸体 (第1/1页)
(作者:其实我想知道是不是真的没多少人看我的作品,怎么一个像样的评论都没有?提问题也没有人回答。还是仅仅编辑在看,根本没有读者,我自己也没有点击啊?那大创世的流量是不是有点那个太古怪了,还是我的作品太差,不值得看?算了,还是自娱自乐吧,有读者就好。下面是正文。) 李建业小心翼翼的用医用剪刀帮王晓乐剪开了右大腿的裤脚,只见王晓乐右大腿肿胀起来的地方青瘀色,好像没有流血的伤口,但肿胀的很厉害,这种情形,应该可以用跌打药,但“反骨水”是有效果的, “跌打药和“反骨水”不知道能不能同时用。”想到这想起医疗室还有一盒“反骨水”,“既然有“反骨水”,就先用“反骨水”一种吧。”李建业左手拿起了整瓶双氧水,揭开盖,用镊子镊出一块医用棉花,想把棉花浸湿,发觉瓶口太小了,“怎么没想到找个盘子或者碟子之类的容器呢!”一边自责一边到处看,看到张亚军左手拿着一只空矿泉水瓶,右手正在拿起身边的放着的裁纸刀。 “别动,”李建业叫了一声。 张亚军停了下来,不明所以。 李建业放下手里的双氧水,右手继续拿着镊子走到张亚军面前,“帮我从中间割开,”左手伸出食指在张亚军手上瓶子的中间部位划了一下。 张亚军照做了。不一会,瓶子底部就成了一个简单的杯子。 左手拿着从瓶子割下来的“杯子”,李建业回到王晓乐坐着的地方,把“杯子”放在王晓乐右脚旁边地板上,拿起双氧水瓶,把双氧水倒了一小半在“杯子”里,这样棉花就可以整块的浸在“杯子”里了。 用浸泡了双氧水的棉花帮王晓乐右大腿肿胀的地方彻底的抹了个遍,胡乱的把“反骨水”均匀的泼洒在王晓乐肿胀的大腿膝盖上,用医疗纱布包了一层,接着继续用“反骨水”弄湿纱布,再用纱布均匀的绕了一层,接着再用“反骨水”弄湿,然后用纱布绕着王晓乐右大腿受伤部位胡乱的绕了几圈。 这个过程可把王晓乐折磨的够呛的,谁叫自己夸下海口,痛也认了,所以王晓乐愣是憋着没有叫出声。 喂王晓乐吃了一些药,胡乱的弄了一块棉花撒上一点“反骨水”,贴在自己额头上肿起来的地方用纱布绑好,靠在王晓乐右侧稍事休息,李建业忽然想起了什么,站起来朝张亚军看去,只见张亚军正在收集好李建业丢在舱门外的废弃“氧气瓶”,把上面的旧呼吸管取下来放在地板上,废瓶又丢出舱门外。 “这小伙还挺机灵的,假以时日,成才不是不可能,可是现在身处什么境况也没弄清楚,唉……”李建业暗中苦叹。想到还有很多事要做,现在虽然有了氧气保障,但接下来该做什么好呢? “氧气舱”舱外的空气质量在逐步下降是肯定的,但是令他更头疼的是刚才在起居室里嗅到了蛋白腐烂发出的氨臭味,如果不及时处理尸体,潜艇内部的除氨剂会快速的消耗完毕,就算除氨剂没有大幅度消耗,尸体腐烂后的细菌大量繁殖也会迅速的消耗氧气,那也是不容设想的。(除氨剂其实就是稀磷酸,每个舱室都有一个较大的胶桶装着稀磷酸,空气通过加压用胶管导入到稀磷酸的桶底,再通过胶管口的一个空气细化器,把空气打散溶解进稀磷酸中,其中的氨气就被吸收,出来的就是非碱性气体了,当然胶桶有特殊装置防倒卧,桶口有特殊设计,避免桶里的液体倾斜导致磷酸溢出。) 忽然又想到如果外面所有舱室里空气的氧气浓度开始提升,则细菌的厌氧呼吸会变为有氧呼吸,更加剧了细菌的繁殖。想到这儿,不禁冷汗都冒了出来,还好自己没有用水制造氧气,因为现在所有舱室都保持在生命生存温度状态。这个发现着实让李建业大吃一惊。 不能让潜艇内的氧气快速上升,但没有氧气,呼吸都成问题。李建业头都大了。 李建业在“氧气舱”中间过道来回踱步,陷入了沉思中…… 张亚军没有去打扰李建业,他知道李建业要考虑更复杂的问题。 “必须把尸体集中起来处理掉,但怎么处理呢。”李建业脑子急速的运转着。 “丢弃,不能,战友的遗体不能随意丢弃。且不知潜艇外情况”
“焚烧,不可能,缺氧还焚烧,处理不好一氧化碳都会冒出来。” “得想个两全之策……” 一边想一边到处张望,目光停留在“氧气舱”里中间走道尽头舱壁上的温湿度仪器板上。 “如果能把储藏室密封了,尸体搬到里面去,不就可以隔绝空气了吗。” 想到这里,李建业确定了处理尸体的方案,首先把储藏室里的空间腾出来。 食物要搬走,这是个体力活,要怎么搬呢,想着想着,想起潜艇里指挥室、生活舱、和动力舱各有一部手推平板车,平时用来搬运较重物资时用的,由于三个大舱室之间都有圆形密封舱门阻隔,所以每个大舱室都配备一台。每台平板车都能在各自舱室来去自如,因为除了两个密封舱门,其他舱门或者过道都是人性化设计,没有门槛。 看了看王晓乐,不放心,走过去问了一句“感觉怎么样?” “感觉大腿有点痒痒的。还是有点痛”王晓乐指了指自己膝盖,貌似平静的说。 李建业知道这是气血在流通,估计不是仅仅“有点痛”,也知道这是王晓乐故作轻松,一时半会王晓乐也不会站起来,最起码“反骨水”发挥了作用。 “不要乱动,我给您找一张床。”李建业叮嘱了一句。 回头看时,张亚军已经造好了三只“氧气瓶”,估计时间又过去了二十多分钟,幸好“氧气转化舱”的效果达到了预期,“氧气舱”空气状况估计是在改善。 潜艇好像出奇的稳定,连平时的海流颠簸现象也没有,是不是搁浅在哪里了。李建业决定把紧急物资给配备好,再到指挥室查电脑看看什么情况。 招呼张亚军把两只氧气瓶绑牢固定在自己的背部。 “继续做瓶子,我很快回来。”撂下一句,李建业就出了“氧气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