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 :永生(源古典主义) (第2/2页)
的。现在我画完的时候,你又是第一个,你个玩雕塑的,不觉得很浪费么——这么史诗般的时刻。” “卧槽。” 哲昇都来不及跟他斗嘴了。是什么,是源古典主义第三层成熟期的标准——谁达到了的标准,谁就进入了成熟期,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人出现。而他至今还记得,第一眼看见的时候,那种震撼和洗刷视野的感觉。 那如今按照林海文的意思。 “?第四层?” “是的。” 哦。 那真是史诗般的时刻了。 “能打开么?” “嗤,当然,不然呢。” “我怕它飞了。”哲昇没有说笑的意思:“真的无法想象。” “那就看看吧。” 林海文没有犹豫,一伸手将白布扯开,露出下面的画来。 “那是一捧火,那也是一条河,那是一个舞动的精灵,那也是一座静谧的观音。”哲昇后来在采访中如此描述自己第一眼看到的感受。 这幅画乍一看,竟然更像是抽象派的作品,但很快,哪怕你是个毫无艺术根底的人,也很快会发现,不,它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种抽象的、现代的,它依然是古典的,因为它的一切都那么恰到好处——不突兀,而且极美。 它是在水面上燃烧的火,也是在火焰里游动的水。 它是跃动的,也是凝固的。 它是野性十足的,也是宝相庄严的。 它是一朵火焰,也是一座神像,它是一片颜色,也是一座世界。 “我没法跟你具体地形容它,我发现我做不到。”哲昇随后补充道。 事实上,确实如此,在黑龙潭,他嘴巴张合了好几次,都不知道该怎么说:“这,我,到底,我的上帝,这是他权杖上的圣光么?怎么做到的?这么,这么——精致?” “不,”林海文否定了这个莽撞的描述词:“不是精致,是巧合。” “巧合?” “对,巧合,这世间最美的就是巧合,如果我们能够抓住巧合,就能创造出最美的作品。”林海文的声音都带着悠远的意味。
“抓住巧合?怎么可能?能被抓住的还能叫巧合么?” “是的,是这样的。但只要你把一切都准备好,一切都到了该到的位置,巧合就会如约出现——比最精准的计算机还要守时和恰到好处。” “……” 哲昇无言。 “你看看这里,”林海文指着的一个小部分:“我在这里用了三十六层轻重不同的罩染,这边是三十七层,这边只有六层,然后我用铲刀这么一刮,从这个角度,这边,不要歪,不要轻也不要重,然后你看到没有,这里就像一片鬼斧神工的丹霞地貌,奇观出现了。” “需要这么精准?” “是的,过去五年我试过无数次,直到我的眼睛,我的手,我的心终于告诉我这些数字,一切都对了,他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终于愿意出现了。我有一种感觉。” “什么?” “我们这个世界诞生之初,也许是一样的,当宇宙、时间、规则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再有一阵宇宙波纹荡过,这些小精灵就出现了,再然后,生命也出现了。” “是这样么。” …… 林海文画出第四层源古典主义作品的消息,就像是一个原子弹,被投到了地球上——蘑菇云举世可见。 那些权威媒体,那些重要人物,仿佛刷屏一般地公告这个消息。 绘画的世界又被近乎无限地拓展了。 拖尼特教授第一个赶赴华国,罗杰教授也是如此,常硕、戈特利布等人也不落人后,几位权威艺术评论家只是稍微晚了一点点。 格哈德和老加斯佩年事已高,家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同意让他们长途跋涉,就只能通过科技手段了。 不管来的快慢前后,他们基本上是同一时间看到的,因为林海文在睡觉,睡了三天,所有人都在等他解开那张白布——除了已经看过的哲昇。 林海文醒来,看到这些或者年少,或者年老,或者华人面孔,或者外国面孔,但都眼睛睁大盯着他的人,没忍住笑:“你们看着真像是一群等着我喂食的大鹅。” “赶紧吧。” “好。” 揭开,沉默。 然后拖尼特说出了这幅画日后最经典的一句评语,也是最能概括它在绘画史上的地位的评语:“你找到了打通古典和现代主义之间那扇门的钥匙——你终结了现代主义。” “哈哈哈哈。” 林海文仰头大笑。 这是实情。 他战胜了现代主义。 是源古典主义的名作,也是现代主义的名作,它是精心设计的美丽化身,也是天作之合的灵光一瞬——这灵光不是来自于某一个画家,也不是来自于某一个个人,它来自自然,来自天,来自地,来自这世间的一切生灵共有的秘密——生命。 而这,是现代主义的归宿,却只能从源古典主义到达。 所以拖尼特说他终结了现代主义。 因为殊途同归,我道唯一。 格哈德和老加斯佩在遥远的欧洲和美国大陆,看了很久,后来甚至请求林海文将画作寄去——林海文答应了,几个月时间,辗转欧美,被顶尖的人物们现场观摩。 依然是格哈德和加斯佩·琼斯,共同署名在上发表了一篇撼动艺术史的文章。 “现代主义死于今日,源古典已然永生。” …… 两年后,上拍苏富比海城春拍,以5.8亿美金的震撼天价超过达·芬奇名作,位列史上全球艺术品价格榜榜首。 十二年后,再上拍,价格一跃超过10亿美金,被称作“能够位列亿万富豪榜五百强的画作”。 二十三年后,56岁的林海文骤然宣布,将放下画笔,不再创作。 源古典主义神秘的第五层,他是否已然突破,从此成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