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下 (第2/2页)
下去,过了一会,才又道:“我想了几天,觉得眼下之计,还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先要去假意和石越站在一边。但是你是外戚,我却是人人都知道我反对石越的,眼下竟是你我二人都无法出头……老二和老四又在外地做官,一时间竟是没有合适的人选。” 卫濮轻轻的道:“大哥所言甚是,但正如大哥所说,以咱们与蓝家的关系,一当蓝家事泄,咱们纵然韬晦,只怕也躲不过去。事已至此,依李道士所言也不失为良策。至于人选……”他沉吟良久,又道:“大哥,依我之见,此事要行,终究还是离不了棠儿。” “他?” “休说别人咱们信不过。而棠儿呢,又终究是在白水潭书院读过书的……” 卫洧苦笑,“话虽是如此,但是这件事如果告诉他,只怕我们卫家离灭门也就不远了。”知子莫若父,他对自己的儿子自然是非常了解。 卫濮微微一笑,“大哥,此事倒也未必要全告诉他知晓……” ***西夏,石门峡。 “你叫文焕?”李清锐利的目光上下打量着被俘的文焕,脸上却带着笑容,声音温和的问道:“武状元?!” 文焕却一言不发,只是冷冷的望着李清——他的铠甲早已被卸掉,此时仅穿着一件粗布衣裳,脸上的伤口犹在隐隐做痛。 “我一向爱材,宋朝的武状元如若降了大夏,我保你尚公主,封侯爵!”李清又道。 “呸!”文焕闻言,竟朝李清的脸上吐了一口浓痰,大声骂道:“我堂堂华夏贵胃,岂会降夷狄,使祖宗蒙羞?事至此,有死而已。” “是吗?”李清掏出一块手帕,擦去痰迹,笑容不改,道:“好男儿!可赵宋官家却不值得你如此卖命。昔日狄武襄时,部下犯法,韩琦欲斩之,狄公前去求情,说道是:‘此好男儿,不可杀’。韩琦却谓:‘东华门外戴花游街的文状元,才是好男儿。几个武夫,算什么好男儿!’你虽然是武状元,在宋朝,只怕也称不得好男儿。” “哼!”文焕不语,只鄙夷的冷笑。 “难道我说错了?”李清淡淡的反问道。 “此一时,彼一时!谁还敢说忠烈祠供奉的,不是大宋的好男儿?!”文焕傲然道,“我只求速死,何必多言?” “一个死掉的武状元有何用处?”李清笑道:“人死之后,形神俱灭,哪有什么忠烈祠可入?人生如朝露,及时享受还来不及,焉能顾及死后?你年纪轻轻,一旦死去,世间一切都享受不到,妻儿老母,更是顿失依傍。若能降我,定要设法接你妻儿老母来大夏团聚,共享天伦富贵!” “何必狡言?天地之间,岂无神灵?你叛祖背宗,死后自无所依。我岂能与你相同?大丈夫行事,又多啰嗦什么?”文焕看李清的眼中,充满了不屑,倒似乎是他俘虏了李清一般。 李清微微摇头,叹息道:“真是固执。既不肯降,来人!便将他推出去斩了!” “是!”几个武士一拥而上,押着文焕,便往帐外走去。
大帐之外,牙旗猎猎飞扬,手执刀枪的西夏士卒,表情肃然有如万年之岩石,阳光从刀枪上反射出寒冷的光芒。一片肃杀之气。 刀斧手将文焕绑在一根木桩之上,高高举起了大刀。 在那一瞬间,文焕突然感觉到有点恐惧,他不由自主地颤抖了一下,却立即感觉到羞耻,随即便咬紧了牙关,闭上眼睛,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一道冰凉的刀锋从脖子上划过,文焕用极大的毅力克制住自己缩头与呼叫的欲望。 要象个英雄那样死去! 然而,几分钟过去了。 但那冰冷的刀锋终没有落在他的脖子上,文焕突然感觉自己的意识依然存在,那想象中的痛楚始终没有到来,他于是试探着睁开眼睛,却见李清笑吟吟的站在自己面前,手里端了一碗酒。 “我忘记了一件事。”李清把酒递到文焕口边,看着文焕一口喝了,这才慢里斯条的说道:“我忘记我曾经派细作前往宋朝,散布谣言,说你文焕已经降夏了。” “你!”文焕眼里几乎要喷出火来。 李清的声音却依然不紧不慢,悠悠的说道:“所以,如果我杀了你,你只怕也进不了忠烈祠。” “卑鄙!” “兵者,诡道也。” 平夏城的战争,并没有停止。 在李清的坚持下,西夏人停止了大规模的攻坚战,转而采取sao扰作战的方针,一方面,西夏的轻装骑兵与少得可怜的“水军”,每天监视着平夏城,只要宋军开始筑城,便开始进行攻击,宋军对此似乎显得束手无策,工程的进度开始大为减缓;而另一方面,西夏人派出一支骑兵,在镇戎军与平夏城之间进行穿插,袭击宋军的补给。 李清的策略很快见效,宋军不得不派出重兵护卫补给线,双方经常在镇戎军与平夏城之间作战,宋军一次战斗的消耗,有时候比较运送的补给还多。但还算幸运的是,西夏军对于宋军那种可以在地底下突然爆炸的神秘武器一直摸不着头脑,更不用说找到对付它的办法,因此对攻击宋军的营寨,显得十分的谨慎。 但既便是如此,宋军也已经十分的头痛。十几万大军久驻于外,每日白白消耗掉的国家的粮食与财富,对于国家的财政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噩梦! 相对这种窘境来说,区区一个武状元降敌的谣言,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更何况,谣言并非只在大宋流传。 在西夏境内,同样也有一个谣言开始在流传,起先只是在民间坊间,但渐渐的,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将信将疑,并不自觉的加入到散播谣言的行列之中。 萧关。 一座民宅之内。 悬挂在窗户上的苇帘上,忽然发出急剧的咕咕声,与此相伴的,是鸟翅膀的拍击声。一个黑衣童子走到窗前,轻轻抓起鸽子,解下绑在鸽子脚上的小竹筒,走进房中。 “怎么?” “李清造成的压力太大了。”黑衣童子将小竹筒递给职方馆陕西房知事,笑道:“我敢打赌,这信里又是在说李清。” “李清的战法很高明。他永远不正面接战,除非神锐军列着整齐的方阵来保护补给,否则便他总有得手的时候,因为战斗的地点与战斗的时间,都是由西夏军来决定。高遵裕和种谊头痛,自也在情理之中。”陕西房知事一面打开竹筒,取出一张小纸来,看完之后,便取出火折点燃。 “但是李清也有压力,不是么?”黑衣童子笑道:“不知道是哪里传来的谣言,说李清心怀故土,私通宋军,故意留情。西夏人几万大军,眼睁睁看着宋军在要害地带筑城,却不去拼命进攻,在西夏,也不是没有人怀疑的。” “梁乙埋首先便会怀疑。” “他昨天亲临萧关督战,李清也许离调回去不远了。” “该让他回去了。”陕西房知事搓了搓指节,淡淡地说道:“明天,找个富商,带一座座钟去贿赂梁乙埋的儿子,再送点东西给梁乙埋的爱妾。想办法,把李清调离前线。” “我会安排妥当的。” “一定要让李清明白,西夏人在猜忌他!” “我理会得。”黑衣童子笑道,“只不过李清走后,无论是梁乙埋还是梁乙逋领兵,都不过是白白的成全了高遵裕那厮的威名,咳,我还真是不甘心。” “你从何时变得如此恶毒了?”略带嘲讽的笑声,在房间之内响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