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禁八年,皇帝求我登基_第四百零九章:善与不善,劳军受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九章:善与不善,劳军受否 (第2/3页)

 下洛、宁县、广宁三城百姓对匈奴的恨意自是可想而知。

    虽有常言道:时间可抹平一切伤痕。

    但血海深仇又岂是时间可抹平?

    更遑论现如今距离上次劫掠方过去短短两年时间?

    “王爷。”

    “劳军之物咱们受还是不受?”

    辛思玄闻言不由得微微一愣,随即开口请示道。

    “钱财家畜不受。”

    “余者择半受之。”

    许奕未加犹豫,开口回答道。

    其之所以令大军于广宁城五里外安营扎寨。

    为的便是今日这一幕。

    当然。

    其之所以这般做,所图自然不是那些许劳军之物。

    其所图一为广宁城百姓心之所向。

    二则为燕军五千余将士同仇敌忾之心。

    遍寻整个燕地。

    怕是再没有比下洛、宁县、广宁三城百姓更痛恨匈奴者。

    “遵令。”

    燕军临时营寨中军大帐内。

    辛思玄闻言抱拳领命道。

    “巳时拔营。”

    “这期间可令士卒与广宁城百姓多多接触。”

    许奕微微点头,随即出言吩咐道。

    论勇武、论打仗。

    现如今的许奕自是比不过辛思玄。

    但若是论智谋、论对人心的把控。

    十个辛思玄也难抵许奕一成。

    “遵令。”

    辛思玄闻言微微一愣,心中渐明许奕用意,遂再度抱拳领命道。

    ......

    ......

    近一刻钟的时间。

    传令兵再抵中军大帐。

    “启禀校尉。”

    “来者皆为广宁城百姓。”

    “为首者为广宁县令程仕平。”

    “广宁城百姓此行乃是为劳军而来。”

    传令兵行至中军大帐内,俯身抱拳禀报道。

    “传令各部将领。”

    “百姓心意不可辜负。”

    “米粮家禽等物可择半受之。”

    “钱粮家畜等物一律不可受之。”

    “若受,则军法处置。”

    “另传令各部将领。”

    “大军巳时准时拔营启程。”

    “巳时之前,各部务必于民和善。”

    辛思玄端坐于中军大帐上首处,沉声下令道。

    “遵令!”

    传令兵闻言重重抱拳领命,随即快速转身离了中军大帐。

    待传令兵身影彻底消失于中军大帐外。

    数名由问心百卫、赤血卫组成的亲卫军提着食盒行至中军大帐内。

    ......

    ......

    就在许奕、辛思玄等人于中军大帐内用饭之际。

    数不清的广宁城百姓携米面粮油、家禽家畜等物抵至燕军临时营寨前。

    因辛思玄事先有令。

    故而当广宁城百姓抵达燕军临时营寨时。

    各部将领早早地便率部分士卒于营寨外相迎。

    无论广宁县令程仕平等一众官吏、衙役也好、寻常广宁城百姓也罢。

    自始至终皆未能踏入燕军临时营寨半步。

    甚至于就连燕军临时营寨两百步都未能靠近。

    不多时。

    许奕、辛思玄、问心首领等人用过饭菜。

    自中军大帐而出。

    随后登上中军大帐旁的高台至上。

    此地营寨虽为临时营寨,仅住一晚次日便需拔营启程。

    但其规格形制却皆是按照战时标准搭建。

    瞭望塔、箭楼、指挥高台,前后壕沟等物一应俱全。

    此举于他人眼中固然有着兴师动众之举。

    但于燕军士卒而言,却是再正常不过之举。

    士卒自进入燕王大营后无论军法军规皆是如此规定。

    日常行军操练更是以此为准执行。

    也正因长此以往的执行。

    若是有朝一日临时安营扎寨无须挖壕沟、布陷马、拒马。

    无须搭建瞭望塔、箭楼、指挥高台等物。

    燕军士卒反而会大感不适应。

    百余息后。

    许奕、辛思玄、问心首领等人登上指挥高台。

    随后不约而同地自腰间束钩中取出一根约一尺长的木竹。

    随即将约一尺长的木竹举至眼前。

    一眼紧闭,另一眼则紧贴着木竹。

    居高临下地望向远处临时营寨外的士卒与百姓。

    至于许奕、辛思玄、问心首领等人手中那长约一尺的木竹。

    其赫然正是出自于下洛城药玉工坊的千里镜。

    因工匠技艺以及时间等因素影响。

    截止至五月十日大军出征之日。

    下洛城药玉工坊也仅仅产出五十余支。

    且皆存在于燕军各部将领手中。

    寻常士卒自是无缘此物。

    且此物虽名为千里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