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五章:吴兴太守 (第1/2页)
大帐门口赫然一亮,透进外面的阳光来。萧氏才看到她来时细雨蒙蒙,现在已经雨过天晴。那一缕阳光从缝隙钻入帐中,但很快又因为帘拢垂下闭合而在昏暗的大帐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羊舜华走入帐中来,第一眼就先看到萧氏。公主站得远,孤零零一个人。她立刻便心里拧紧了,用力握住了剑柄。 高澄看到羊舜华也闯进来,他相当意外。而第一感觉居然是,她为何削瘦了?这一次见到她,还是才有暇仔细打量。 月光看到高澄盯着刚进来这人看,又笑道,“大王究竟邀了多少好友来?又是一位美貌郎君,妾甚是喜欢。天下人都说大王是倾国倾城的妙人,怎么妾看起来这两位郎君都胜于大王?妾也难免真的动心了。” 高澄不语,盯着羊舜华。 羊舜华根本不看高澄,也不管月光说的是什么,只向萧琼琚道,“殿下身份贵重,在此久留不便,也该回去了。” 萧琼琚点点头,“自然是要回去。”说完便向帐外走去。 羊舜华紧随其后。 帐中安静下来。高澄盯着已经又重新垂下来的帘拢。忽然又想起来月光还在,他像是瞬间想起了什么,转过头来脱口问道,“殿下可还好?” 月光瞧着他笑。 高澄略有失神,也勉强笑了笑。 “我可真的喜欢上了那两位美貌郎君。高王可愿意放我离去?”月光笑道。 “连你也要舍我而去?”高澄执了她的手,有些伤感。“公主千里迢迢寻我而来,子惠铭记在心不敢忘。” 他执着她的手不愿意放开。 “无非是我喜欢玩乐,也并不为了高王,高王不必放在心上。”月光还是笑。“若我此行,岂知有更胜于高王者?” 月光从来就不是孤注一掷的人。听她这么说必定也是心有所想,高澄更不敢放开。只能将她拥进怀里才踏实些,问道,“公主要子惠如何才能不存此心?” 月光有意与他玩笑,假意想了半天,郑重道,“我非高王之妇,王也不能强留。大王要是这么不想离开我,必要让我做嫡妃才行。” 这可真是个天大的难题。 高澄没听出来月光是真心还是玩笑。艰难想了半天,只说了一个字,“好”。 出了魏营一路向南,远远望到淮河的同时看到有一队人马正向北而来。 萧琼琚自从出了魏营就一直不置一辞,上马向南狂奔而去。兰京、羊跟在后面。 羊舜华紧随。 见到对面来人,忽然勒马急刹。 羊舜华知道她心里不好受,也就由着她任性去了。这时也停下来劝道,“殿下,出来的时日不短,该回建康去了。” 萧琼琚指着那越来越近的那队人马问道,“阿姊,那是什么人?” 羊舜华仔细瞧,没说话。 兰京的马跑过来,近前道,“殿下,是吴兴太守陈子华。” 萧琼琚顿时就振作起来,刚才的颓靡一扫而空。 “来得正好。”她一语既出,坐骑已经向前奔去。这个从前养在深闺中的公主现在也精于骑术了。 雨过天晴,太阳慢慢又露了头,把湿气驱散。淮河河水滔滔,河边树丛中倒也不至于闷热。 萧琼琚看看林子外面河岸边上的那数百人,有点不甘心地问道,“陈子华,你就只带了这些人吗?” 陈也向林子外面看一眼,“这些人足矣。公主有何吩咐?子华定不辱命。” 他略含着笑意,显得胸有成竹。 溧阳公主觉得受了鼓舞一般。“我要你夜袭魏营,生擒高子惠。” 羊舜华突然从萧氏身后走上来一步。她一定是有什么话想说,但又突然地忍住了,还是什么都没说。 羊也走过来劝道,“殿下,梁魏不宜轻起争端。临贺郡王还在高子惠手里。况且平阳城里只有降臣侯景,不可不防。” 兰京想想道,“殿下的吩咐也不失道理。” 陈子华笑道,“侯景在平阳断然不敢轻动。他此时已是无路可退。与高澄决裂至此,岂有再帮高澄的道理?他虽与宇文黑獭有旧谊,但也少不了旧怨。宇文黑獭精明至极,对侯景是敬而远之,又怎么会接纳他?公主要是愿意,一声令下,侯景定然也愿意帮着公主反向北上去擒高子惠。” 突然听到宇文黑獭这个名字,羊舜华怔了怔。那些快要忘怀的久远往事被翻了出来。 “你究竟愿意还是不愿意?”萧氏质问陈。那些多人的话她都听不进去。 陈听出来她是不愿意沾惹侯景。其实他也只是那么一说,他也不想过早就和侯景牵扯太深。 “公主不用问臣愿意还是不愿意。公主之命臣定然尽心用命。”陈痛快答道。“不过,想生擒高子惠,夜半袭营必是不妥,恐怕无功而返。” 郑大车的弟弟得过高澄的宽囿之恩。因此其姊让他送密信到豫州汝南,他立刻便妥善布置。 几乎也就是同时,高阳王元雍的信使也到了。 两个信使都是先到汝南,至长社,然后探听明白后不声不响地兼程驰至淮北。 高澄接到密信只吩咐厚待信使,别的也没多问什么。其实坦白说,这两个派密使送信的人倒都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 郑氏也好,元雍也好,既不是他的禁脔,也不是他的心腹。他与郑大车早就疏远了,少年时的事现在想起来虽觉快意,也觉荒唐。 元雍就更不用说了,他从来没有将元雍放在眼里。 与崔季舒、陈元康密商。这时邺城是什么情形也大体清楚,豫州基本已成定局,也该回去了。侯景已经算是被他清除了出了大魏的范围。以后不知还会不会为害,也只能到时候再说了。 至于这个临贺郡王萧正德,他打算带回邺城去。看看梁帝萧衍会说什么。在他心里,梁帝接纳侯景,就算是背盟负约了。 高澄已经生了回都之心,便离开淮北大营向北而去。 留守在淮北大营的慕容绍宗明白高澄的意思。他守在此地并未有轻进之意。只等着侯景与梁国将军、部曲离去,他也撤兵回长社。他现在已经是豫州刺史,不能总守在淮北。 两国要想长治久安,看样子还是暂时各守其界,这是梁帝和高澄心里都明白的。 高澄刚刚离开淮北大营,慕容绍宗就接到禀报。淮河南岸的梁军在准备船只木材,大张旗鼓地在造浮桥。慕容绍宗是使诈的行家,虽也觉得梁军是声势大、动作小,但又不敢完全置之不顾以为是计。侯景就在淮河南岸的司州平阳城,也未可知是侯景以假乱真之计,真想返向而攻魏以取悦于梁。 慕容绍宗算是暂时被牵系在此不敢轻动了。 高澄等人回到长社,不料想长社城头居然都是梁军。 高澄怎么都没想到究竟是哪里来的梁军趁长社城中无人竟把此城拿下。 遥遥望去,长社城头有个白衣士子,甚是显眼。 这时骑马而来的郁久闾氏看着高澄问道,“大王,那不是前几日刚刚在淮北营中见过的那位郎君吗?怎么他也是梁军的将军吗?竟攻破长社?是不是大王答应了他什么没做到,才把他惹恼了?” 崔季舒、陈元康、崔暹等人都看到来城头的白衣士子就是溧阳公主。谁都没想到竟是溧阳公主攻取了长社。如果梁军南北夹击,真说不好后果如何。 可不知为什么,此刻崔季舒看着高澄略有气急败坏的样子,心里格外忍不住想笑。 陈元康提马上来道,“大王,梁军不过是趁人不备,想必城中也无多少人马。王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