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火起 (第1/1页)
“三哥,要不要我一箭射死那贼汉子算了?”陈守备悄悄在李浩仪耳边说。 “不急,土匪都没射冷箭,我们是官兵,不可失了道义。”李浩仪摇摇头,射冷箭?开玩笑,我这么好看的武打片才看了半个小时,就射死了多没意思,再说了,出去伐木的军士还没回来,不着急。 陈守备一脸惊讶,和土匪讲什么道义,兵者,诡道也,能赢才是真的,管那么多干嘛呢?却见钱千户和萧老二斗的性起,都拖了上衣,赤着膀子,犹是刀枪相幷,不分上下,却都渐渐有些疲了,李浩仪余光瞟了一眼,背着木材的军士回来了,差不多了,李浩仪纵马上前,离着二人五米远的地方,两人搅在一起,难以分开。 “那汉子,你俩都乏了,自上关去少歇,我不追你。”李浩仪一副道貌岸然的刘备不追马超的模样,钱千户听出李浩仪话外的意思了,大刀一收,两马分开,“你回去吧,我将军饶你一命。”钱千户大咧咧地朝萧老二拱了拱手,懒得遇到和他武功不相上下的土匪,这一场斗端的是畅快爽极。 “哼,倒有两分本事,本大王上山少歇,你等等着受死。”萧老二看都不看两人一眼,拨马上关,他和钱千户已经是强弩之末了,高强度的对拼耗费了两人的体力,都是在马上气喘吁吁的,需要休息了。 “钱千户武艺绝伦阿,什么时候教教我?”李浩仪拍了拍钱千户的肩膀,打了个哈哈,钱千户喘了口气:“可折煞末将了,连个土匪一百合都没占到便宜,何敢称武艺绝伦?”李浩仪不是门外汉,虽然他是学跆拳道的,但是武器也是懂的,“钱千户,他用的枪你用的刀,势必你的武器比他重出不少,所以耗费的体力比他多得多,这样的情况你都能都个平手不落下风,真个武功不错,而你这大刀用的如此轻灵如剑,必是名师所传,什么时候教教我呗?” 李浩仪分析的头头是道,钱千户愣了愣神,他都不知道李浩仪看得如此透彻,他那刀有七八十斤重,自然使起来没有枪那么轻便,只是长期练习和顺风借着惯性减少刀的力道,劈风破荒才是用刀真正的奥义,没想到这么年轻的李参将就知道了,当下向李浩仪拱手作了个揖:“将军洞若观火,末将佩服,想必将军亦是武功超群。” “钱千户走眼了,花拳绣腿当不得真,好好休息会,马上要冲关了。”李浩仪少见的谦虚了一下,钱千户更是认为李浩仪武功不低了,刚刚斗那一场,确实是打的累了,伏在马背上喘着气,李浩仪看着里关高高的实木大门,小声地下达了军令:“众军听令,弓箭压制关上,步军趁机将易燃木头置于门口,铳兵与我打门不打人,骑兵待门酥脆以后,后退一箭之地,冲门破关!” 陈守备钱千户各自带人准备去了,而关里却不知道这一变故,不知道怎么突然安静的官兵突然朝着关上射箭,李浩仪的部队带弓箭的人不多,喜得关口本来就小,也是压得土匪不敢抬头,步军们赶紧把刚刚砍得干木头堆到关下就跑回来,一切都进展的井然有序,鸟铳手准备瞄准打门的时候,李浩仪第一次看到了传说中的明朝火器,现代步枪的直接原型——鸟铳。 与鲁迅先生说的“中国用火药做烟花,外国用火药做枪炮”很不符合的是,明朝是很注重火器的朝代,不管是枪炮,都比以往甚至是后面的清朝先进许多,更骇人听闻的是,明末发明了水雷和舰对舰导弹的雏形,还研究过坦克,而鸟铳,更是明朝兵仗局通过缴获葡萄牙的火器综合自己火器的优缺点改进的。 鸟铳的主要特点首先是铳管前端安有准心,后部装有照门,构成瞄准装置;其次是设计了弯形铳托,发射者可将脸部一侧贴近铳托瞄准射击;再次是铳管比较长,长度和口径的比值约为50:1~70:1之间,细长的铳管使火药在膛内燃烧充分,产生较大推力,弹丸出膛后的初速较大,获得低伸弹道和较远的射程;最后则是发火机的不同,用火绳作为火源,扣动扳机点火,不但火源不易熄灭,而且提高了发射速度,增强了杀伤威力。据《大明会典·火器》记载,兵仗局在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仿制了第一批鸟铳1万支,装备明军使用。
当时的鸟铳铳管用精铁制作,此种精铁要用10斤粗铁才能炼出1斤,只有用这样的精铁制成的铳管,才能坚固耐用,射击时不会炸裂。制作时通常先用精铁卷成一大一小的两根铁管,以大包小,使两者紧密贴实,然后用钢钻钻成内壁光滑平直的铳管。钻铳工艺很精密,每人每天只能钻进1寸左右,大致一个月才能钻成一支,所以很是珍贵,鸟铳手培养也需时日,而这一切,在里关门下,将会证明,科学技术,那真的就是第一生产力。 李浩仪借了一个铳手的鸟铳看了看,还给他,关上关下一片肃静,只有弓箭倏倏地击发声,“三哥,我们的弓箭快要用完了。”陈守备过来向李浩仪报告,李浩仪点点头,本来就没准备射死人,给城下扔柴火的步军赢得时间,“知道了,你领鸟铳手分列两边,等我号令,对准关门下木头开火。” 就位以后,李浩仪看着紧张地鸟铳手们,全神贯注地看着关门,“打!”李浩仪一声令下,鸟铳手们点燃引信,“嘣!”一阵阵枪响,一朵朵火花在关门炸开,李浩仪这才有了打仗的感觉,威风凛凛地端坐马上,想造个型自拍一下,结果想起来妈的手机没放在身上,自拍传个朋友圈都不行,关门经过鸟铳手一轮集火后,已经是熊熊火起,关上的土匪们看到这一变故,惊得赶忙飞报大寨,却没想到大寨里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