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侠客行_第一五一章 十方百战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五一章 十方百战戟 (第1/2页)

    “十方百战戟”,正是龙煜天在万年冰窟中新领悟出来的武学。当时他陷入弥留的状态,过往沙场上的记忆同一时间涌向脑海,心中好像憋了一股子气,不吐不快。之后,恰好“玄天功”融会完成,他便想都没想,本能的将真气逼出体外,随即猛然发现,内力居然以方天画戟的形态在空中凝聚了那么一瞬间!

    要说从前的龙煜天最擅长什么武学?绝不是剑法,也非拳法,而是戟!“狂龙战神”的响亮名号就是凭借一杆方天画戟杀出来的!

    戟是结合了矛和戈的特点设计而成,在冷兵器战场属于重型单兵武器,最早出现于商朝,在西周时期得到应用,春秋战国开始普及。而到了隋唐年间,由于其制作工艺复杂、耗料过多,对使用者的要求也太高,所以逐渐被长枪、斩马刀所取代。以后,除了短柄手戟之外,长柄戟通常只做为装饰被拿在仪仗队的手中,类似的还有钺和镋等兵器,也扮演着同样的角色。

    当然了,军队中还是有个别技高力猛的武将真的使用这些复杂的重兵器来杀敌。但对于戟来讲,多半也会选择单耳刃的青龙戟,而非双耳刃的方天戟。比如楚霸王项羽的天龙破城戟,就是一柄做工精良的青龙戟。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当中,有据可查是以方天画戟闻名的只有一人——唐代薛仁贵!至于三国吕布,正史中提及不多,说法也不一,因此难以考证。而中唐郭子仪就是戏文中纯粹的生搬硬套了。

    龙煜天自幼武学天分极好,力量、反应、敏捷度均是一流,再加上具备一定的内功心法,所以专心研究方天画戟,居然真有所成,劈、铲、钩、啄、刺、割、钉、翻、挑、搅,样样精通。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戟法已经深深印在了他的灵魂里,反正在运用“玄天功”外放成形的时候,只能凝聚出这一种状态。但也足以让他欣喜若狂的了。于是他和维帕兹就在冰窟里多留了两天,潜心练习这种新的武学。

    龙煜天发现,如果将内力分成“真龙劲”和“血煞经”,无论如何也释放不出戟形真气,只有“玄天功”可以。而且这种外放形态的真气只能存在很短的一瞬间,无法完全发挥出真正方天画戟的威力。

    但他毕竟是使戟的大家,熟练了一段时间之后就重新创造出一套特用于这种武学的招式技巧来。

    其实,古代骑兵使用长柄兵器作战时,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只有两个:将柄尾夹于腋下,平直前举;或者将整个长柄抱在怀里,横于体侧。然后策马前冲,马奔跑起来的力度足以让你击倒任何人。如果不夹紧或者抱紧,甚至在命中目标的时候还有其它动作,那么你很可能就会骨折。

    只有那些体质异于常人的武将才会在马上耍出各种各样的招式。可即便这样,骑马仍旧不如自己的脚步灵活,跟敌人接触之后经常会擦身而过,所以相遇刹那间的技巧非常重要。

    而这种刹那间的技巧,跟聚气成形出来的戟法何其相似!

    龙煜天就是着重挑出以往戟法中的这个部分,再根据新武学的特点,整理出了一套系统的招式来,他命名为“十方百战戟”!

    当然了,比起一般的上乘武功招式,聚气成形的灵活程度还是受到了限制。

    比如说“破军剑”和“狂龙裂天拳”,虽然套路也都有限,但每一招每一式在真正对敌的时候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衍生出无穷的变化,或者出击角度、或者动作细节、或者连贯动作之间的衔接点等。至少龙煜天从踏足江湖以来,使用相同招数在动作上从未一模一样过。

    而“十方百战戟”就不行了。龙煜天已经将其做得尽善尽美,最终定型时,共分十路,每路四式,每式只有七种变化。

    后来在前往恒山的路上,他特别写了一本戟法图谱和与之配套的内功运行方式,最后还引用了十首诗做为每一路的总纲,其中每句话代表了一式,每个字代表了一种变化。它们分别是:

    第一路:“一骑千里绝尘起,大漠长空马蹄扬。浮生晓月迷人眼,落日入山路漫长。”

    第二路:“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凡尘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第三路:“一生思破红尘路,剑藏庐轩隐迷踪。万战自称不提刃,生来双眼篾群雄。”

    第四路:“血染征袍透甲红,跃马扬刀击长空。孤胆豪情气吞山,天下谁敢与争锋。”

    第五路:“冲冠连喝千江掀,拈花一笑万山颠。仗剑御龙翔九天,游鸾戏凤在云间。”

    第六路:“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战四方。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第七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八路:“精甲龙旗荡八荒,忠魂烈骨埋他乡。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九路:“剑气如霜恨欲狂,长刀所向地苍黄。何惜百死报家国,巍巍中华震四方。”

    第十路:“戟荡十方十方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