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_第一百二十章 圣人开局?!嬴政将抵达他忠实的大秦!(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章 圣人开局?!嬴政将抵达他忠实的大秦!(求订阅) (第1/6页)

    生而知之者,圣人也。

    此刻。

    一个只有两岁的孩童,竟然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有这样的见解,这无疑是让人无比诧异的事情。

    一般来说,像是这样年纪的孩童,连话都说不清楚呢,更遑论一口气说出这样一番话。

    那稚嫩的声音,那坚定的语气,那自信的主张,这无一例外不是一个两岁的孩童应该拥有的。

    即便是别人教他说这样的话,也根本不可能学会,多半会说得结结巴巴,先是忘掉这段,再忘掉那段,而不是这般自信和坚定。

    所以,当苏澈说完这一番话后,旁边的都尉,以及那几个士兵,都用见鬼了一样的眼神看着这个孩童。

    这种感觉,大概就像是逗自己刚出生的婴儿玩,让他叫爹爹,明知道不会,却偏要让他叫,可如果真叫出来,那就该轮到你傻眼了。

    特别是这个还信仰鬼神的时代,像是苏澈这样生而知之的行为,更是圣人的表现,因为人不可能生而知之,所以才显得非同寻常。

    这几个士兵,甚至都有些被吓到了。

    都尉却是不会这么容易被吓到,他惊疑不定的看着苏澈,问着:“这些话是谁教你说的?”

    苏澈却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将军认为,现在谁还能教我说这一番话呢?”

    这是简单的道理,邯单现在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惶恐不安的情绪充斥在整个城市中,所有人都害怕秦军攻进城中,时不时便会发生一起小规模暴乱。

    即便是赵王都对当下的处境有些绝望了。

    自从蔺相如死后,赵王就像是失去了主心骨一般。

    两年前,病危中的蔺相如对赵王说:“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意思是说,大王您因为赵括的名声就任用他,这就好比将瑟的弦柱黏固,而后弹奏它,无法弹出高雅的音调,而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也不懂得随机应变,这会葬送了赵国。

    可是赵王不听,结果赵括带着几十万赵军被白起包了粽子,活着回去的只有二百多人年龄较小的士兵。

    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也不知道是不是气急攻心,还是对赵国的未来彻底绝望,蔺相如郁郁而死。

    时至今日,赵国再一次来到了生死存亡之刻。

    所有人都看不到希望,唯独苏澈这个孩童能说出这样一番话,可以说是非常震撼的。

    不管他说得有没有道理,能说出这一样一番话,效果是非常炸裂的。

    都尉盯着苏澈,微微的眯起了眼睛,原本他就是在绝地中挣扎,寻求新的希望,现在看到这个小子,又听到这一番话,顿时有些欣喜起来。

    他不是真的傻乎乎相信了苏澈。

    而是这小子展现出的智慧,十分之让人意外。

    他的身份是王太孙之子,算是秦国的顺位继承人,尽管说这个继承人的顺位有些太低了,但好歹也算是一个合法的继承人,身份并不一般。

    以前只是个普通的孩童,哪怕有这个身份,也没有太大价值,而现在,他所展现出的智慧,对局势的判断,这可不是一般的孩童能展现的,他看了都大为震撼,那秦国的将军呢,秦王呢?

    他们或许会考量一二?

    为了未来一个可能存在的贤明君主,从而有所退让?

    当然了。

    即便如此,可能性依旧是微乎其微。

    但。

    现在赵国的都城已经被围困了一年多,他们没了一点希望,但凡有些希望的事情,都要去试一试的。

    想到这一点,都尉的目光变得坚定起来,他哈哈笑了一声,说着:“你说得不错,伱说得很好,既然如此,那就跟我去见秦国的将军,你来说动他们,让他们退军吧!”

    “你在这里和我们说得再多也没用,能让秦军退兵,你小子就是我们邯单的英雄!”

    “如何?”

    方才还处于震撼之中的赵姬,此刻听到这一番话,顿时有些焦急的喊着:“将军,您疯了?!秦军是不会退兵的,他们渴望着战功,渴望着土地,他们怎么可能会为了一个孩童退兵?这太荒唐了!!”

    “他可不是一般的孩童,他是生而知之,是圣人转世,是你们秦国未来的希望!!!秦国如果失去了他,哪怕得到邯单,这依旧是一场失败的战争!”

    都尉大笑着。

    这话很是疯狂,就像是失心疯了一般。

    然而都尉还真不是疯了,他真准备这么做,必须先上报上去,禀告赵王详细的计划。

    动用邯单剩余的力量,为这个孩童造势,让他的名声远播,传到外面的秦军,甚至秦王的耳朵里。

    这样的计策,两年前,秦国也用过一次。

    当时秦国动用一切能动员的力量,花费颇多,为赵括造势,让天下人都知道了这样一个名将,让他成为了赵国的希望,甚至是唯一的希望。

    也正是如此,赵括挂帅,顶替了老谋沉稳的廉颇,在那长平之战中,生生葬送了四十多万大军,那些多是赵国的青壮年,就这一战,直接断送了赵国的国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