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阅汉末_第五章 掾吏杜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掾吏杜衡 (第2/2页)

迈进了厅里,刚抬起头来,只见一个年纪二十多岁,身高七尺四寸,头戴皮质小冠,身穿蓝色锦帛袍服,面目精瘦而有神,并留着短须的青年文士站在了高珣的三步远处。

    高珣瞟了眼厅堂中的环境,厅堂里,除了摆放了几个案几与蒲垫外,再也没有其他的装饰物。在主位的案几上,许多的竹简被摊开。同时席垫两旁,还摊开了更多的竹简。想来眼前之人定是杜衡,而且正独自一人在处理公务。

    高珣正了正色,向杜衡行礼道:“西亭高珣见过杜市掾。”

    杜衡双目一闪,很有兴趣的看了看高珣,他本来以为,来见自己的最起码也应该是个成年男子,虽然高珣身高也有了六尺,但是看高珣的幼稚的面貌,显然是个十多岁黄发垂髫。这让他很意外。

    更加让他诧异的是,看高珣身穿粗布袍服,也洗的开始发白,显然是一个贫苦之家。可这高珣的礼仪,很是标准。完全像是一个士族出身之人。

    杜衡也回完礼,向高珣问道:“小郎君,不知道令师是何人。能教出像你一样如此懂礼仪的人?”

    “小民家庭贫寒,请不起老师。所有没有拜过老师学过礼仪。“高珣道。

    杜衡惊诧的看着高珣,满脸疑问的道:“那小郎君为何你的礼仪会如此的得体?”

    高珣面不改色,半真半假的道:“我来过这县城几次,见过文人士子行过这样的礼仪。回家多次揣摩学的。“高珣虽然来过海盐县城几次,但是还真没有见过,大汉文士的礼仪是个什么样子。

    他的这些礼仪还是根据前世所了解到的古代礼仪自己揣摩的。

    “君真乃大才也。“杜衡不由得佩服起高珣来,连语气与用语也由郎用成了君,显然是把高珣当同辈人看待。并且还是用君这样的尊称。

    “杜君过奖了。“

    “来,请坐。“杜衡指了指客位上的案几,向高珣道。

    “谢杜君。“

    “听君口音,不是扬州人士?“杜衡作为扬州土生土长的人,对扬州方言当然很清楚,而高珣所说的话,与扬州这边的语言有些不同。

    “在下祖籍并州,定襄郡广武县人。因处于边州,鲜卑蛮夷不时入侵,使得在广武县百姓苦不堪言,家里长辈在熹平元年,带着小卒迁入了扬州。到如今已有四年了。”高珣如实的回应道。

    “难怪君如此年纪,身高却快要比的上我了。原来君是北方人士。“杜衡恍然的道。

    借此机会,杜衡与高珣聊起了北方与南方各地的风土人情。

    杜衡向高珣说些家乡豫章郡的风俗,人情以及有名望之人的事迹。

    而高珣在吴郡呆了四年,又加上是教考古的老师出身,对东汉时期的地方风俗人情,知道的也不少。

    当高珣鞭辟入里的说出,各地风俗人情背后的隐情与原因时,让杜衡很是震惊。他没有想到,高珣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宽广的知识。

    杜衡是个爱才之人,见猎欣喜。于是他放低自己的身段,两人谈的很是融洽。

    “高君如此大才,却要做商人,岂不可惜了?君为何不潜下心来好好读书。只要加以时日,再积累名望,君就可以博取功名,光耀门楣。这样岂不是要比卖盐强?要不这样。衡家里还有些书籍,君拿回家好好研读一翻。如何?”

    杜衡通过与高珣的一翻交谈,他以前不懂的地方,经高珣一点拨,顿时毛塞顿开。如果不是杜衡还顾忌他是官员身份,他都想向高珣拜师了。他以为高珣是因为生火所迫,不得不从事这样的低贱行业。杜衡还甚至把他家中珍藏的书籍,拿出来给高珣就读。

    “哈哈。杜君也是才华过人之人。声望更是名闻海盐。却又为何居于市掾一职?珣不过贫贱之家。在这大汉,哪里有我出头之日?何况,当官是为民做主。经商也一样可以为民做事的。”

    高珣对杜衡借书给他看的行为,很是感动。现在的大汉还不是唐宋以后,书籍普遍。也正是如此,在纸张紧张的情况下,书籍都是各个家族的传家之物。根本就不会流传给外人。

    而如今,杜衡为了他,既然把他家珍藏的书籍拿出来给他,显然是对他的看重。

    只是可惜,如果高珣来到的是个盛世朝代,这到是个可取之道。可现在的时代不同,他只能有违杜衡的好意了。

    “哎。”杜衡叹了口气,不知道是为他自己的怀才不遇叹息,还是为高珣不听他规劝。

    不过,在见高珣说经商也能为百姓行善,很有兴趣的问道:“经商怎样为百姓做事?”

    高珣起身,来到杜衡案几前,从怀里拿出一小包食盐指着道:“杜君觉得我这盐怎么样?”

    杜衡看着白如初雪的盐粒,又用手拨弄开食盐,见全都是一样的色泽,赞叹道:“好盐。比河东盐还要好上四分,想来这盐不便宜,平民百姓恐怕买不起啊。”

    高珣很满意杜衡的反应,这可是他根据高中所学的,粗盐提纯的知识,又加入了豆浆所提炼出来的精盐。高珣伸出双手比划了下道:“。杜君,十三钱一升也贵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