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突闻名声 (第2/2页)
轻喊了一声。 高氏抬头看了眼高珣,关心责怪的道:“怎么去趟吴县就用了这么久?在路上可好?” “是啊,五兄,我与阿翁,阿娘可担心死了,怕你与大兄,四兄他们在路上出事。我还去村口等你了的。”高颖略带粗糙的小手,在脸上划了一道柴火痕迹,水汪汪的看着高珣道。 “让你们担心了。我们都没有事,在路上有点事情给耽搁了。”高珣很是满足的笑了笑。“对了阿娘,晚食多煮点。等会二兄,梁叔,高安他们要来家里吃饭,也商讨一下,明天要去县城卖盐的事情。“ “五郎,你还真要卖盐?你可要想清楚了,进了低贱商人这行,就会被许多人瞧不起。你这身武艺以后恐怕就难有出头之日了。“高氏见大儿子终于要开始卖盐,进入商人这一行,心中无奈叹息。 这一年来,高珣带着高家的小辈们,起早贪黑的去海边晒盐,煮盐。她与高珣的阿翁不知道劝过高珣多少次,要高珣放弃,可高珣就是不听。她知道自己的这个大儿子自从来到扬州后,就变得很有主见,连作为大人的她,也执拗不过他。 高珣知道高氏担忧什么,在大汉,商人是儒生口中的低贱行业。在深受儒家影响的士子与那些彪炳礼仪与道德的人心中,更是被他们瞧不起。 在他们心中。商人逐利,为了利益,什么事情都肯干,不仅是违背道德,与他们奉行的忠,信,义相违背。 可是,在东汉这个特殊的时代里,商人被这些士林之人瞧不起。但士族与豪强,绝大部分都是官,商,地主三位一体。这不得不说,也是一种打脸。 所以,在整个大汉,遍地都是官员,豪族的庄园。也正是因为这些庄园,士族,豪强他们聚拢了大量的流民为其开垦土地,又因为他们有官位在身,能够通过关系压迫平民把土地贱卖给他们,使得东汉后期土地兼并严重非常。
为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埋下了祸根。又因为他们有钱,有粮,有人,渐渐的在庄园李,形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独立王国,为以后几百年门阀政治的开启,打下了基础。 “阿娘放心,我自有分寸。”高珣知道,像他这种最底层的平民,要关系没有关系,要人脉没有人脉,要靠山没有靠山的三无人员来说,很难有出头之日。除非得到名士的赏识,或者在军中立有大功,得到上司的举荐,才有机会出头。 还有几年,等黄巾起义后,只要他肯拼命,加上他知道的历史进程,就会有大把的机会来等待他出头。 曹cao,刘备,孙权能干的事,他也不信自己干不了。 所以,现在最主要的目标是先有钱财,有了钱财,就可以再乡亭之间广施仁惠,树立自己的声望,有了声望,就会有机会被征辟,有机会成为县令,郡守手下的佐官。 这次流民的机会难得,而且他也有了初步的声望。目标正向他一步步靠近,他没有理由去错过这时机。。 至于去年光和元年,灵帝在西园卖官之事。不是他高珣该想的。 灵帝卖官是对官宦,士族或者在士林有声望家族。与高珣这贫寒百姓,商人没有一点的关系。像徐州糜竺家财亿万,买几个三公,二千石大官都绰绰有余,可是为什么他连个一县之长都弄不到。 因为官府不卖官职给他。不然他也不会等到陶谦入主徐州,才被征辟为徐州别驾这个掾吏。 何况,即使朝廷容许高珣这等人买官,高珣也不会去,一旦高珣买官,那高珣的名声就彻底的臭了。 崔烈幽州名士,士族之家,他本人也是两千石的郡守,可正式因为他买三公之一的司徒官位,在士林的名望破跌,被人认为他有铜臭味,瞧不起他。 这还是他通过灵帝的傅母关系,买到的官,如果是通过宦官来,以士族,士林与宦官势不两立的的关系来看,他根本就不要想到士林中立足。 董卓就是因为通过宦官的关系,保留了官职,被士族打成了官宦一党,即使后面他把持了朝政,大量征辟有名望的士族,可士族根本就不理他。 即使有一些士族被征辟到了,这些士族不是来给他效力的,而是来给他挖坟,要他性命的。当然,这也与董卓的出身有关。 正是因为高珣了解这些,所以才不敢,也不能。他以后如果想要有作为,就不能太得罪士族,毕竟这大汉朝还是士族的天下。 看着高珣走出伙房,高氏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把小锅换成换成大的,拿出高珣前几日猎的孢子rou,切了一些放在锅里一起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