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初稿557-1 (第2/2页)
使不存在紧急状态,为了共同利益的需要也可以实施土地征收。(3)二者适用的法律不同。土地征收主要适用土地法和城市规划法。土地征用适用的多是调整紧急状态的法律。(4)二者的补偿不同。在土地征用的情况下,如果标的物没有毁损灭失,就应当返还原物;而在土地征收的情况下,由于所有权已经转移,所以不存在返还的问题,但对土地征收作出的补偿也相对更高一些。(5)二者适用的程序不同。由于土地征收要发生所有权转移,是对所有权的严重限制,所以土地征收程序比土地征用更为严格。 3.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情形和性质 以上观点基本正确,这是说专门对于农村土地的征收、征用情形,其法理是基本正确的。但是也有不足之处。 第一,未考虑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情形和性质。 该作者的视角限于农村土地征收、征用的情形,没有考虑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情形。同样是国家征收、征用土地,所有权主体不同,土地物权化方向和物权关系也就不同。 (1)城市土地的征收、征用,都不涉及“土地所有权的改变”问题,所有权永远是固定于国家层面上,亦即全部是土地使用权的改变(转移),也不存在对于类似于集体土地所有权那样的“严重限制”。 论其土地“征收”程序,只存在对于出让土地的征收程序比划拨土地的程序更为严格。因为出让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为合同出让形式存续,受合同法的规则所限制。并且出让土地的土地使用权多数不为国家的信托所有权人(国有企业)所掌握,基本上是“以内对外”(政府对公民)的物权关系。划拨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为非合同出让形式存续。并且划拨土地的使用权多数为国家的信托所有权人(国有企业)所掌握,基本上是“以内对内”(政府信托所有权人对国企信托所有权人)的物权关系。 (2)城市土地使用权的征用,“如果标的物没有毁损灭失,就应当返还原物”也不靠谱,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征用,多数是长期的不返还的、少数是临时的可返还的(也有不返还的,如划拨地的征用),这跟农用土地的情形是不一样的,跟土地所有权私有制国家的情形也是不一样的。
城市土地上的附着物与农村土地上的附着物基本上也是不一样的,除了地上建筑物是一样的不动产以外。城市里头也有树木等零星的“不动产”,树木长在土地上是不动产,被砍下来是动产了,仅这跟农村的地上附着物是一样的。城市地上的大部分附着物是房屋等建筑物、构建物及其附属设施,城市拆迁改造中不毁损的极少数。农村土地上附着物大部分是庄稼、树木等“不动产”,收割或者砍下来是动产了,农村征收土地中被毁损的和经济补偿的主要就是这些。当然,所有被毁损和灭失的,原物返还的可能性很小很小了。 第二,未考虑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房地合一”的原则。 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也夹杂着一些房屋拆迁的情形,也应当涉及到“房地合一”的原则。然而复合型征收、征用,比单纯的土地征收、征用更加复杂。 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的征收、征用,是以征收房屋和征用土地并举的政府行为,征收房屋是手段,征用土地才是目的。因为不动产权利人的设立、转移、变更时是“房地合一”的权利,物权化保护时以此为原则。那么该项复合型权利,到消灭时也是“房地合一”权利的消灭。如果我们仅仅考量土地使用权被征收、征用的法理,而不同时考量房屋所有权被征收、征用的法理,显然是孤立的片面的看问题,于法不合,于事无补。 中国存在多个土地所有权二元化,城市与农村、国家与集体、建设用地与农用土地等土地所有权二元化。城市土地权利中,还有出让和划拨的土地所有权二元化,以及出让和划拨的土地使用权二元化。另外还有房屋所有权与建设用地使用权二元化等等。由此可见,中国的不动产物权关系,是全世界最为复杂的品种,要解释其来龙去脉,要真正弄通弄懂,还真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城市、农村土地的征收、征用有几个共同特点:均以公共利益名义进行;主导的是地方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均有补偿或者赔偿的法律要件,并且相当于赎买法的办法进行。政府征收居民的房屋,这一点大家容易理解。而政府“收回土地”,从字面上容易理解为“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而实质上、事实上是“回购土地”和“回购建设用地使用权”,相当于征收或者征用土地。如果不是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政府的经济补偿就无从谈起。 相关法律:物权法第148条 相关名词: 〖提前收回建设用地与经济补偿〗〖关于公共利益与经济补偿〗 字数:3888字 全面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财产权是分分钟的要务 一切从现在开始hold住物权法精髓 当代物权法的开山作 宏观物权法的奠基石 物权法的饕餮盛宴 品茶品酒不如品宏观物权法 全世界物权法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1000万字的尚方宝剑 从博士后到到中小学文化者的贴身保镖 世界上内容最完整意境最深邃文字最工整的物权法巨著 中国品牌 中国正能量 《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 《解析物权法》 好书齐欣赏 润物细无声 启动防火墙 遁入物权门 请浏览创世中文网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电子信箱:QQ437116637或627592416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