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初稿579-1 (第2/2页)
占用的土地,以便于相互进行通行、取水、排水、铺设管线等土地利用活动。此类土地利用权,或者是相互利用土地与建筑物,或者是相互利用所针对的地役权、相邻关系的项目,可以成为互利互惠式地役权、联合式地役权、对称式地役权、相互容忍“合理侵害”的地役权,还可以达成友好相邻关系分享利益式地役权。双向土地利用权,同时出现的概率较小,物权法调整的重点不在此方面。遇到此类情形,有协议的按照协议执行,没有协议的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执行,其他的则按照约定俗成的原则和办法执行。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的办法,物权化保护模式,倾向于确认地役权人的合理需要和“合理侵害”。 二、需役地与供役地 需役地与供役地,这是成就地役权的最基本的客体。地役权不是空中楼阁,地役权人也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设立地役权,需要利用自己的土地和他人的土地来完成地役权的链接工程,并形成一种可靠性甚至于长久性的物权关系。 需役地,即地役权人需要利用他人占用的土地。因为地役权人基于通行、取水、排水、铺设管线等需要,不得不利用他人占用的土地来发挥物的效用,而法律必须出面以“调和人”的姿态来协调双方的物权关系。其物权化倾向,是授予地役权人特定的权利与义务,支持地役权人合理地利用他人占用的土地,包括一定限度和特定范围的地表权、地上权、地下权以及供役方的建筑物在内。 供役地,即土地占用权人依法提供给地役权人利用的土地。同样是因为地役权人基于通行、取水、排水、铺设管线等需要,不得不利用他人占用的土地来发挥物的效用,而法律必须出面以“调和人”的姿态来协调双方的物权关系。其物权化调整倾向,是在不妨碍土地占用权人行使权利的情形下,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和合理索取或者分担相关费用,让地役权人和供役权人各得其所。为了执行“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法定的要求是,土地占用权人即供役权人的义务,应当提供让与土地利用权的义务于地役权人即需役地权利人一定的方便或者容许“合理侵害”,包括提供一定限度和特定范围的地表权、地上权、地下权以及建筑物在内。
所谓“役”,就是法定的“义务使用”的意思。古代有“徭役”,就是指公民为社会履行法定的义务劳动,也叫“人役”。“服兵役”,就是当兵保卫祖国的一种特定的义务。奴役,就是使唤牲口,牲口为人类提供义务劳动或者劳动的义务。“地役”,就是义务地为他人使用土地的意思,当然也包括义务地提供便利、让他人使用土地的意思。 地役权作为一项特殊性的物权,为各国法例所认同。但是,不可否认,土地所有权公有制条件下的地役权与土地所有权私有制条件下的地役权仍然是有一些差异的。 地役权的类型,可以作如下界面的划分:一、以土地所有制划分。包括国家土地所有制下的地役权、集体土地共有制下的地役权、私人土地所有制下的地役权。二、以需役土地划分。其一是宏观方面的划分,包括城市的地役权和农村的地役权两种形式。其二是微观方面的划分,按照土地用途划分,可分为建设用地地役权与农用地地役权两个方面;其三是按需役地利用层次划分,可分为地表地役权、地上地役权、地下地役权共三种形式。三、地役权的一般分类。包括积极的地役权与消极的地役权、继续地役权与不继续地役权、表现地役权与不表现地役权共三对六种地役权,是传统的划分方法。四、根据受惠的权利人区分。包括单向受惠的地役权与双向受惠的地役权,如本文以上的解释所示。 地役和地役权,都是泊来品,属于古典的词汇。如果将“相邻关系”比做下里巴人,那么,地役权就是阳春白雪了。就是说,一个是通俗易懂的乐章,一个是高雅典范的乐章。因为有了地役权,有了阳春白雪,有了高雅典范的乐章,于是就形成了“万绿丛中一点红”,显得相当出众。 中国物权法将地役权定义为“用益物权”,涉嫌拔高了地役权的物权地位,高估了地役权的物权价值。用益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于他人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在收益租赁经营类的土地中表现突出,在地役权中是非常罕见的现象。 用益权,是需役地权利人对于他人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的权利,极少有收益的权利,因为需役地和供役地是个闭路循环的准共益型的物权关系,不可能也不允许当事人拿需役地和供役地来谋利生财即“收益”。 相关法律:物权法第156条 相关名词: 〖以土地所有制区分的地役权〗〖以需役地区分的地役权〗 字数:3888字 全面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财产权是分分钟的要务 一切从现在开始hold住物权法精髓 当代物权法的开山作 宏观物权法的奠基石 物权法的饕餮盛宴 品茶品酒不如品宏观物权法 全世界物权法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1000万字的尚方宝剑 从博士后到到中小学文化者的贴身保镖 世界上内容最完整意境最深邃文字最工整的物权法巨著 中国品牌 中国正能量 《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 《解析物权法》 好书齐欣赏 润物细无声 启动防火墙 遁入物权门 请浏览创世中文网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电子信箱:QQ437116637或627592416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