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小道消息  (第2/2页)
,吸引他看下去的。    于是,他关上电视,直接穿着休闲衣裤出了门,想到楼下小区里散散步。    晚饭吃得有些急,肚子里略有胀气。    这些年从事公安一线工作,狼吞虎咽吃饭似乎成了习惯,肚子里装着些半成品的饭菜,散散步有好处。    省城的空气质量差到极处,路灯晕黄,眼见着空气中就充斥着足够比重的灰尘颗粒,纷纷扬扬。    相比之下,青城的空气质量要好很多。    空气质量更好的还是香港,再就是姜山童年时跟随父母居住的乡下。    水洗过一样的夜空,除了月光皎洁,就是繁星满天,少有阴沉沉的时候。    即便是阴天,一场雨过后,晴空万里。    散步时,他遇到几位省厅退下来的同事,因为少有接触,互相之间礼节性地打过招呼,也就没有话可说了。    他们聚在一起,谈论着过去的趣事,交谈的气氛也如同昏黄的路灯光芒一般,暗淡无光。    互相看不真切面容,依稀凭着轮廓互相辨识。    渐入老境的心态,令姜山一阵感伤。    青城的风云刚起,大幕才拉开一角,自己就这样发起了伤感,打起了退堂鼓。    这不是自己,从警的历史上没有这种记录。    从不服输,才是自己骨子里的本性。    即便是返回省城,他也要把青城捅开个窟窿。    姜山暗自下定决心,大不了重返旧岗位,或者再次申请参加国际刑警组织的行动。
    突然,电话响起,是于大林来电。    肯定是局里有什么事情,需要向他请示汇报。    姜山心情非常好地接起电话,于大林一惯中规中矩,声音里不带色彩,公事公办。    这次,他却一反常态,在电话里吱唔起来,只吐了几个字就哽咽起来“仇书记,他……”    姜山心里咯咚一声,如陷入深渊,仇同出事了,而且事情不小。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快说啊!”    姜山这边越着急,于大林那边在电话里越吱不成声,声音里带着哭腔,梗咽着,半天说一句。    用了老长时间,他才找到合适的词语表述清楚。    “他走了!”    其中的意思,姜山听出来了。    走了,就是去世了。死了,一了百了?    因为仇同在审查期间,突然的死亡,使去世蒙了一层神秘色彩。    不能用牺牲,更不能殉职。    断然不能一了百了,死了就更不能了了。    “什么原因?”姜山努力使自己保持着足够的镇定,在下属面前,他有这种克制能力,而且必须克制。    内心再有痛苦,也需要把事情搞清楚,把需要做的工作做好,做明白,做到位。    这是做警察的必备素质之一,而不是冷血。    唯有如此,才能更好面对一切突发情况和突遭的变故。也就是所谓的“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    “心梗。”简单的两个字,从于大林的嘴巴里崩了出来,还有着一股恶狠狠的怨恨味道,“他们说的!”    这是什么意思?    其中的意味,令姜山警觉,“什么时候的事情?”    “刚刚,接到医院里的通知,我马上就向您汇报的。”于大林把怨恨之意隐藏起来了。    “我马上回去,你先与朱政委一起到医院,组织精干力量把情况调查清楚,把证据及相关现场全部封锁控制起来!”    姜山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向于大林下达着命令,最后顺口问了句:“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于大林纠结的心放下了一样,语气顺畅起来。    “据纪委内部的小道消息说,仇书记被他们刑讯逼供了,气得心脏病发作,送医院慢了些,才会这样。”    他如同告状,把话说完,就对姜山的命令应诺到:“我马上找到朱政委,坚决执行您的命令,直到您回来。”    姜山打电话给朱清范政委,把自己的安排讲清楚,接着通知了王辉,让他们马上过来,连夜回青城。    他急近如跑步,飞快地上楼,回家换过衣服,拿上自己的东西,留下张纸条,就快步走到小区门口,焦急地等候司机开车过来。    他边等边打电话,向有关方面求证了一些情况,心里迟疑着如何省厅汇报。    事出突然,完全出乎意料。    真是风雨欲来,风满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