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假手于人战火又起之南线胜利 (第2/2页)
首级,独孤如愿的七千人部队就此占据三荆一带。 高欢没想到威名赫赫的辛纂居然被白面郎君独孤如愿斩首,更没想到赵贵联合费也头收降曹泥,气恨之下,决定假以颜色。同时派大将军高傲曹、侯景为副将,领兵三万击杀独孤郎。北方战场以阿至罗率三万人马进攻灵州。 高欢的两路大军同时出击,阿至罗的部队行动迅速,首先来到灵州城下。阿与曹的关系密切,派人与曹泥暗中联络。曹泥本是不得已而投降的,见大军前来,即和女婿、凉州刺史刘丰一道为内应,把驻守灵州的西魏将士全部斩杀,灵州复又归于东魏。 同样,高敖曹的部队气势汹汹来到穰城,把三荆之地的独孤如愿、杨忠二人团团围困,独孤如愿急忙向宇文泰告急。可是你急他不急,宇文泰此时不敢惹怒高欢,也分不出兵支援南方前线,干脆将独孤二人弃之不顾。独孤二人本来因兵微将寡,哪里抵挡得住东魏部队的猛烈攻势,长安的援军又久久不来,不得已弃城而逃,在高敖曹的追击下,没命地前往襄樊,投奔了南梁。 其实,独孤如愿的求救信根本就没有到达长安。居于长安的宇文泰受南北两条战线同时传来捷报的鼓舞,还沉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准备组织武装部队对东魏宣战。同时派出工作组,对不知好歹的王思村刁民百姓予以整顿。正在暗暗得意时,其后传来的消息让他大吃一惊,没想到南北两地的战果尽皆得而复失——曹泥反水,独孤如愿出逃,投奔了南梁。
宇文泰闻讯十分沮丧,站在大丞相府的厅堂里,望着悬挂的地图,审视两魏周边的环境:东有魏国,南有梁国,北有柔然,西魏小小的版图,完全是在列强的夹缝中生存。号称的八百里秦川,不过就是渭河平原这狭长的一线,生存条件十分脆弱,经受不起一点波折。要依靠秦川供给长期抗战的粮秣,前景堪忧。 宇文泰熄灭了自己要炫耀武力、整顿王思村刁民的想法,没有本钱,狂想曲还是就留待以后来弹吧。宇文泰不得不回到现实,他这样审视国力,意识到自己各方面都还不如东魏,西魏要想强盛,腰包要雄厚,必须大胆改革,全方位改革。像文明太后、孝文帝那样锐意进取,才能使西魏更快的强盛。 有了改革的想法和决心,可是宇文泰却像瞎子摸象一样,毫无主张,怎么改,从哪里改,没有一点改革的方法和措施。时代把宇文泰推动历史的前台,其实他此时才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政治棋局在他面前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完全就是一只政治菜鸟。而此时在东魏,高澄主政的改革正玩得风生水起,东魏已经是世界一流的超级大国,还这样不懈追求,宇文泰不得不佩服高欢的高明,暗暗的恨自己目光短视,真的是自叹不如(读者朋友不妨把宇文泰和自己的年龄比较,就不难理解他的苦衷)。 宇文泰这时才真是见贤思齐,可是脑瓜子笨,没法,不得不召见西雍州刺史于谨,说出了自己对西魏前景的忧虑。 于谨点头认可宇文泰的远见卓识,进一步阐述说:“西魏要强盛,还得从根本上予以改革,农桑基础,粮秣为国之根本。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改革吏治,建立兵役制度能富兵强将;大胆起用汉族知识分子,才能从政治格局上来一次全面的改革。” 宇文泰听得两眼冒光,握住于谨双手:“先生这么有远见,干脆您来担任行台尚书,但负起改革的重任。” 于谨深知改革是得罪人的活路,从古至今,凡是改革派,都没弄到好果子吃,于谨为此是心有余悸。再说,他的这些思路都还十分粗浅,很不成熟,只是有这个想法,与宇文泰不谋而合。此时也就诚恳地说:“丞相这么信任我,于谨本当肝脑涂地以报知遇之恩,可是,我这些想法都还表面,也很肤浅,无力担当起改革的重担。” 见宇文泰此时眼里流露出了失望的神情,晓得大丞相是动了真心,于谨感动不已,就建议说:“大丞相身边就有这样的人才,又何必舍近求远呢。”于谨一半是出于公心,一半是出于私心,要让那个不怕担风险的俊才来担任改革的主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