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1章 不及昔年心上雪(二) (第1/3页)
“没有,”石庆自知情绪已被桑弘羊看出,便不再隐瞒,道:“只是一时感慨,想阳成助那只老狐狸人死了,也让人不得省心。” “此话怎讲?”桑弘羊闻之,微微一诧,目有疑惑: 当年,阳成助意外偶识张县令夫妇,又知他二人膝下多年无所出,偏偏张夫人又是个极其凶悍的,张县令惧内之下也无法纳妾。夫妇二人很是愁烦。故阳成助相中此家,与一深冬寒夜将小少主刘彻密送其家。张县令夫妇惊喜之外,更是秘而不宣,只当这孩子是上苍赐予他们的,愈发疼到骨子里。其后数载,阳成助与他们巧遇在厌次县,各种相帮,又引得那张县令与阳成昭信订下了娃娃亲…… 思及此,桑弘羊眸色一亮,“老师,弘羊知道了。阳成助当年是故意有此一举,目的就是为了护住他女儿,想着将来即便他不在了,也要公子看在与他女儿自幼青梅竹马情谊上,于心不忍,想尽办法护阳成昭信周全。” 石庆颔首,目色倏厉,“他到底还是算计到了,虽然公子不是当年衡山王和景帝那样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人,那阳成昭信更算不上美人。可是。她终究是那只老狐狸的女儿,虽然平常看起来莽撞糊涂,但做起大事来倒是一点不含糊,如今竟也留住了公子的一分心思。” 桑弘羊暗道: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这道理却是对的。当年衡山王和景帝要不是为了王娡、卫子夫这两位美人,如今这大汉的朝堂何至于此。老师平生最是果决,在江山美人上更是分得格外清楚,要不然也不会将自己女儿一个嫁给刘去,一个嫁给卫青。 只可惜,一山容不下二虎,当日老师和那阳成助虽同为一主,却是水火不容,多年来明争暗斗不断。不过,现在阳成助到底死了,死人怎么能和活人斗,何况公子也已经明确了态度。 老师,最终赢了。 这世上,既有认为活人斗不过死人的,因为死人已死,便成了心口上永远抹不去的朱砂,永不可复得,从而变得最为珍贵;便也会有认为死人斗不过活人的,因为只要还活着而,就还有希望,有赢的机会。 而有时,生或死,死人或活人,它们的界限是那样模糊不清。 这夜,刘去回至未央宫,苏文来报,说:“陶姑娘请太师到寝宫一聚,说是有事相求。” 他从赵杏处回来,心中不快,本传了侍女准备要去石若嫣处,闻言,将侍女遣回,摆驾到陶望卿寝处。 还没踏进院中,便听到一阵琴声袅袅而来。 他立时滞了步子,一瞬间,院中仿佛有道无形的屏障,令他再不得前进一步,只能紧紧握拳,倾耳驻在外面聆听……这一首,许多年前,一个叫陶阿娇的女子最爱弹的曲子。 “太师,奴才这就进去通传?”苏文领着一众随侍,见此也不由变了神色,连忙上前,小心翼翼地问道。 刘去却斥道:“苏文,你好大的胆子。” 苏文吃瘪,立下缩肩噤声。 只见刘去负手站在凉夜里,眸光幽深若潭,仿佛要将陶望卿的整个庭院倾覆,眉宇之间又似乎有笑意流转。 陶、阿、娇…… 那是刘去记忆中最痛、也最美的部分。只要一想,仿佛连呼吸都隐隐作痛。 这回,也是一样。 那被刻意、小心掩盖的过往便再也忍不住,悄悄浮上来,浮上来—— “七纬顺度,以光天象;五性顺理,以成人行……” 按汉例,朝中官阶高的官家子女到了一定年纪,可获准到未央宫中麒麟阁内与众皇子、公主一起接受教育。汉朝的当权者还是很有成算的,汉朝建立不久,根基尚浅,所以他便要这些未来的国君们从小就与将来即要共事的这些官二代们打好关系。 孩子三岁左右一般便开始接受太傅教诲,虽然年岁幼小未必能领悟些什么,但书香熏陶、潜移默化中,几年过去,总是增进了些见识与气度。 当年的广川王庶子刘去因为嫡母刁难,一直在宫中打杂,直到十岁才进入麒麟阁,纵使他天资聪颖,但落下的课业也不是一时半刻便能赶上的。 况且那时,还是太傅石庆让他背书,刘去背着背着便哽住了,横竖再也无法背出一丝半点。 皇子、公主们大笑。 其余朝官的子女虽不敢放肆,也掩嘴偷笑。 他本挑得一处偏僻座位,却逃不过经嫡母授意对其严厉相待的石太傅的提问。 刘去附和着众人轻笑,心下却苦涩,唯恐嫡母知晓,嫌弃他,与父亲面前说,将他打回原来的地方。 背后突有声音轻轻提醒,“行象为美,美于顺也;夫人为失,失在于逆……不要死记硬背,要先去思考、理解,这样才能记牢。刘二公子,你想万事万物以其顺光才能为美,若倒行逆施,必然会有所失允,故七纬逆则天象变,五性逆则人道败。变而不生灾,败而不伤行者,未之有也。山海争水,水必归海,非海求之,其势顺也……所以想成大事的人,处事无须太过执着,事物的发展有它自身规律,只要厚积薄发、先攒根基、顺势而为即可……” 他照着背出,笑声一下停止,石太傅手中的戒尺停在半空。 女孩眼睫微眨,“不用太感谢我哦。” “你为何帮我?” “因为路见不平当然要拔刀相助啊。好了好了,你若非要个理由的话,喏,你就当这样好了。那个我看这位公子你呢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将来肯定是个能成大事的人,小女子我呢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