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七章 以功请罪 (第1/2页)
只要陈健能够遵守规矩,不将夏城的特殊政策向外宣传,各个氏族领还是愿意接受这样一个亲族的。.. 大祭司的地位极高,这是不可能拒绝的一件事,既然拿出了这个作为代价,彼此妥协已是必然。 粟岳也清楚这是在抱薪救火,但夏城刚刚大胜归来,夏城的骑手各个城邑流窜传播消息振奋人心,这时候反目难以服众,再说也未必能够一鼓作气击破榆城,打不破变为长期抗衡,内部盟约就会分崩离析。 国人就是兵,兵就是国人,所以国人拥有政治权利,这是小国寡民况下的必然政治格局。领不可能拥有无限的权威,更不可能用少数人作为暴力工具去统治震压绝大多数的国人,bī)着国人此时和夏城开战就是自寻死路。 无可奈何之,粟岳和各个城邑领派出的密使提前去迎接了陈健,秘密而短暂的协商后,密使们醉醺醺地离开,很是满意陈健的态度也很满意装在他们口袋里的叮当作响的铜币。 于是各个领之间的讨论也变了口径。 从“疯狗已北渡大河,正朝粟城进”变为“大河诸部的英雄拯救亲族的姬夏不将抵挡万众振奋的粟城以祭祖先”。 这种微妙的变化体现在诸多方面,各个城邑的亲贵云集粟城,准备了各色礼物。族人们宰杀牛羊,用草扎制各种祭祀的物品,挑选牺牲,制备醴酒醪糟。 只不过他们要迎接的那支队伍的度明显变慢了,还在距离粟城百里的地方休息了三天。 此时已是十月末,近两万人的队伍每耽搁一天都是巨大的支出,可有时候这种耽搁却是值得的。 这里已经是榆城运输司的商队能够覆盖的范围了,城中一切安好,也都知道了大获全胜的消息。 提前让他们准备的房屋衣物食物严格配给的话也是完全可以撑过这个冬天的。 停留的三天里,源源不断地新军装皮甲战车和马匹从榆城附近运送过来。一路上评定的军功也都核实完毕,配的奖章宣传鼓励用的丝帛布花等等也都早已置办,不过这些要回到榆城之后再行奖励。 之所以停留是为了演练一下即将到来的入城仪式,那些流言需要有强大的武力支撑。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武力威慑可以给夏城几年的喘息时间,也能把别的城邑拖入改革军备的深渊。 跟随陈健获胜归来的那些城邑的亲贵子女不会想到这么多,他们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盼望着能够在自己父母的眼中展示自己立下的战功。 十月二十四,夏城的大军靠近粟城的时候,以粟岳为的各个城邑领和氏族亲贵骑马乘车至城外十里相迎,跟随前来的还有粟城和附近村落的数千人。 秋草正高,万物苍凉,骑马往来的使者早已告知了大军的动向,数千人望眼穿,终于一道仿佛天地交接样的黑影。 鼓声笛声隐隐传来,许多人伸长了脖子观br/> 陈健在队伍的最前端,本想着凑出四匹白马拉自己的战车,然而留守的司货姬想尽办法也没找到,白马倒是有但是雄壮的却不多,无奈之下只好用了四匹枣红马代替。 只是四匹同色的枣红马拉着缀满青铜的木轮战车,在这个时代依旧气派十足,些氏族亲贵们目注神驰,心下盘算着自己是否能够买这样的一战车。 重战车之后是两辆轻便的战车,上面有军鼓,两名健壮悍勇之士击鼓前进。 与鼓声相应而和的是千五百人的戈矛兵方阵,着黑色的军装,头戴麻布包巾,最前面的一排上穿着皮子做的甲,一同踏动的声音让大地都跟着震dàng)起来。 此时陈健已经距离众人不过三百步,排成阵列齐步向前的方阵如同一面墙,让那些领们震惊不已。他们早就听闻夏城军阵严整,可亲眼的震撼完全乎了他们的想象。 没有一个人说话,没有一个人交谈,只有和鼓声频率相同的脚步,仿佛心脏也随着鼓声在跃动。 有心人暗暗数着,从这些人整队前进到现在,已经向前走了六十步,然而中途没有一次停下整队,队形依旧齐整。 略微的参差被整齐的黑色军装所掩盖,那种摄人心魄的气势压过了一切。 粟岳边的几个领,半是感叹半是嫉妒地说道:“夏城军阵如此,怨不得能纵横千里,往来东夷如入自家后庭。” 边的几个再己骑乘的马或是轻小的战车,无奈地跟在了粟岳的后面准备前去迎接。 就在这时,鼓声忽然间变得急促,千余戈矛兵将戈矛重重地朝地上一顿,停下了脚步右脚重重地踏在原地,齐声喝道:“万胜!” 宛如惊雷,胜似虎啸,更让许多人毛骨悚然,几个正准备前去迎接的领差点没有控住自己的马匹,被这一声呼啸震得心中慌乱,老一些的从怀里摸出了从夏城高价买来的小药丸含在了嘴里,这才让那慌乱的悸动平复。 戈矛手虽然停下来,可是鼓声并没有停住,相反越地急促,戈矛手们将矛杆不断地撞击着大地,应和着越急促的鼓声。 连续应和了十声之后,整齐的戈矛方阵忽然间向左右齐转,从中分开露出了一道二三十步宽的缝隙后,再次转向,将长矛平端,正对着前方那些准备迎接陈健的氏族领。 这一次简单的转向再一次让氏族领们震惊不已,城邑林立百国千邦的奴隶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