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变革之始(中) (第2/2页)
那倒不会,可是我还想买几件铁器给我的奴隶用呢。我又不想去建什么作坊,只想着一家人种种地,有头牛有自己的犁铧耧车,那不是很好吗?” “我想了,到时候我就学夏城之前那样,分给奴隶一点土地,让他们不至于饿死,这可比用鞭子bī)着他们干活更好。” “那些农具又不会给他们,他们种完自己的那点地便来给我种,出征的时候跟着我帮我背着粮食武器,或是多抓几个奴隶回来。这就很好了。” “放在之前,哪里敢想这样的子呢?可恨的就是那群夏城人,倘若他们没有和姬夏争执,明年夏天摘了靛草就行了。如今可好……哎,都怪他们。” 娥黾跨上马背,扬鞭笑道:“姬夏很快就会回来了。” 他很随意地说了一句,但心想有些事可未必是这样的,倘若姬夏不回来对娥城更好,父亲就算是不反对恐怕也不会和夏城再走的那么近了。 随意一说只是在宽慰这个对未来充满幻想的族人,让他不至丧失希望。 不能因为一个人就确定地判断对与错,或许种靛草的盼着夏娥交好如前,而种麦子的却盼着夏娥再无纠葛呢。 娥黾这样想着,距离城邑越的近,土地越连成一片,极为喜人。 两年三熟的办法已经基本在娥城实行了,公田的范围也比以前更大,路上那种尸体已经没有,只有几个头颅挂在城墙上。
娥黾认出了挂在上面的一个是自己的舅舅,母亲的族兄。 那是他不是很喜欢的舅舅,很久前他第一次出使夏城为质的那一年,母亲似乎就和这个舅舅有过冲突。那时候他还不算太大,也不太明白氏族城邑之间的权利纷争,如今着城头的舅舅的脑袋,大致猜到了生了什么。 自己的母亲肯定没事,甚至这个舅舅作为亲贵的存在感也并不高,也或许城邑里大多数人都是沾亲带故的缘故,反正一路上见到和他打招呼的人并没有谈论城上的头颅,并不是一件大事。 “城邑需要一个真正的领,氏族总要有人做出牺牲。为了娥城更好吧。” 头上的头颅,默默地与自己的血亲道别,然后微笑着和城中的族人交谈着。 城中的变化很大,比起他走的时候变化很大。一些砖瓦的房屋出现在了城中,很有些榆城的味道,但又不太一样。 “比榆城漂亮很多。至少不是每间屋子都一样。” 一起回来的人嬉笑着,对于那些更多的低矮的泥坯房视而不见,反正他们不用住那种低矮的泥坯房。 不远处就是当初榆钱儿在这里做人质时那间有菜无酒的酒肆,上面的布帘比起当初的简陋要好,原本的泥坯房也成了砖房,门口摆着几个黑陶的坛子。 娥黾并没有见过榆钱儿经营酒肆,那时候两个人互为人质,等到娥黾回来的时候,人走了只留下一些传闻。 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女孩半倚在木制的柜台上,有些慵懒无聊地用手指敲击着柜台,浅浅笑着用夏城特有的咬字很清的口音与人人交流着,有时候还会走到街上分些糖果给那些学会认字识数的小孩…… 这是很多娥城的年轻人梦中的女孩子,经过的时候,几个人一起歪着头那座几年前总觉得怦然心动的酒肆,但映入眼中的却是紧闭的大门。 几个人一同叹了口气,互相,都笑了起来。 “咱们的司货姬就在榆城,可酒肆里的榆钱儿却没啦。一切变得真快。人变了,房屋变了,城邑也变了。我刚才以为刚才能够个女孩儿在里面卖酒,便想着在城中的时候天天坐在里面,谁知道竟然关门了。” “是啊,一切都变了。” 娥黾摇摇头,冲着众人道:“变了也好。好了,散了吧,都回去见见父母。” 转行之际,有人忍不住问道:“黾,先生将咱们全都送回来是什么意思呢?是让咱们彻底回到娥城吗?还是咱们将来要返回榆城呢?” 娥黾背对着他们,双腿一夹马腹,挥舞着手臂喊道:“迟早的。” 众人面面相觑,不明白这迟早的是什么意思。是迟早会回到榆城?还是迟早都要回到娥城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