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四章 投其所好(下) (第1/2页)
开市的月港在漳州,所以陈健先把书信递到了漳州。 漳州与福州之间,还有一处重要的港口,南宋最重要的港口泉州,不过此时地位已经不如漳州。 一方面当初色目人的叛乱,另一方面也因为琉球朝贡距离福州更近,将琉球的朝贡地放在了福州。朝贡这东西,本就是一个贸易,琉球创下过一年朝贡三五次以至于皇帝不厌其烦的记录,伴随着朝贡的走私、合法走私和合法贸易,终于让这个港口衰落。 但对陈健来说,泉州的地位又不亚于漳州,因为这里是移民开垦台湾很重要的港口,所以也费尽心思投这里的地方官之所好。 万历三十五年八月末,彗星真如这些子在漳州、泉州、福州市井间传播的那样,如期到达,在天空中划过长长的尾巴。 此时的泉州知府姜志礼焦头烂额,手底下的人正按照他的命令写一封安民书,而安民书的内容和那些流传过来的谣言与小册子中的内容一样:彗星只是天文,每隔七十多年就会出现,而且由本地博学之人旁征博引印证这是正确的。 这是彗星是天文现象第一次正式在泉州这个古老的港口传播,而且是经过官方的途径传播。 姜志礼一开始并不相信,并敏锐地怀疑有人要学当年黄巾贼一般妖言惑众以谋大事。 然而很快他就不得不信,而且主动替这些谣言正名,并且给予官方承认。 这一切,都是为了安民。 八月初九,一场大地震席卷泉州,无数房屋倒塌,连县衙、府学都被震塌,城墙零碎,潮水倒灌。 八月十一,海潮忽涨,狂风四起,又淹死数百人。 不久之后,便是彗星降临。 种种灾祸聚集到一起出现,让他这个知府过得极为不如意,也明白这种况下流言很容易传播,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出榜安民不要出现大规模的恐慌。 这次地震加海潮,连泉州人世代信奉的广泽尊王的庙宇都震塌了。这广泽尊王不是祀,属于认可的、经皇帝册封的本地信仰,也是泉州人的精神支柱。 据说是郭子仪的后代,后唐时候开辟泉州的重要人物,历时数百年终于封神。信仰的力量有多重要?为了这个光泽尊王,泉州人可以和不远处信奉开漳圣王的漳州人打个你死我活,不死不休,有时候可能仅仅是不小心吐了口唾沫。 对外经商、开垦也是如此,宗族之间总需要一个东西来维系感赶走外来者的并为宗族得益者谋利,彼此的信仰也就成了械斗、屠杀最好的支撑方式。 如今这场地震将庙宇都震塌,又加上彗星出现,一时间人心惶惶,每天都有数十人扎彩船祭祀…… 这一切姜志礼都看在眼中,他最担心的就是此时有人煽动民变。 虽然他并不知道阶级矛盾这四个字,可他却知道泉州再这样下去距离民变也就不远了。 四年三场地震、两场潮灾。大户圈占滩涂渔场,包税缴纳。小户无以为生,只能给大户缴纳私税。 原本的jiàn)籍疍民渔民逃亡殆尽,河泊所消亡,可是税赋没有取消。为了征收这些税,地方官索采取包税制,为豪门大户圈地圈海大开方便之门。积弊已久,利益交错,想要革除绝无可能。 如此一场地震,大户又能高兴一阵,之前拖欠的税银伴随着地震减税的请求又可以逃避过去,更大规模的圈占滩涂渔场的况即将发生。 不久前已经发生了械斗,也有实在过不下去的穷渔民投海自尽,数十人在地震前跪在衙门前请求青天大老爷做主。 这场地震与大潮之后,矛盾激发到了顶点,那些原本的海界碑和圈滩界都被打乱。 米价暴涨,海边众人便涌向滩涂拾取一些鱼虾为生。免税是朝廷的事,豪门巨富们却不在乎,与这些求生的渔民整冲突,刀枪相见。 姜志礼现在是真的怕,这种况一旦有人振臂一呼,那可就是要出大事的。 两个月前,他曾收到过一封书信,是陈健托人送过来的,和送往漳州以及高寀那边是同一个时间段。 信上也是说了一些朝贡的事,请姜志礼代为传达,后面则说了一些别的。 以洞察天文地理为借口,说前年泉州大震,今年正月又有小震,可能还会有大震出现。尤其是泉州靠海,大震之后必有大潮,让姜志礼以百姓安危为重早做准备。又说了一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