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 封王 (第1/2页)
赵淸宝没有时间再与那些孩子玩耍,每天跟着赵元开,做他的跟班。 朝廷大臣看到赵元开这么对待自己的侄子,便劝他在皇上那里,给他求个一官半职,被赵元开否决了。 赵元开笑笑,说他还小,还得再大一大。 赵淸宝就这样,埋没在众多的随从中,跟他们说笑,相处有礼,再不卖弄他那学来的武学和文采。众位官员看他这个德行,都为他可惜,若是赵元龄在世,他就是一个太子,就这么废了? 杨桐得知赵淸宝的情况,立即在早朝上启奏皇上。 “皇上,先皇有一子,名淸宝,如今赋闲在家,赵大人给他一个跟班的职位,皇上,臣以为,赵大人这样安排不妥,让世人怎么看我们北国皇室?先皇之子淸宝,皇上也该封个王位才是。” “是啊皇上,臣也启禀皇上,赐赵淸宝一个名位,以正视听。”吏部尚书周法海,也上前启奏。 李矩坐在堂上,没有说话,他看着众臣,其余人等皆做沉思状,不轻易进言。他们心里疑惑,为什么杨丞相在这个时候,提起赵淸宝这个孩子? 要知道,皇上为太子一事,一直伤透了脑筋,他共有皇子四位,按说皇后所生的三皇子李呈卿,该是最好的人选,李呈卿现年十岁,聪明好学,将来一定能担当皇位一职。 只是有一个梗梗在了李矩的喉咙,那就是赵元龄的儿子赵淸宝,想当年,是自己下旨,封一天未做过皇位的师兄为先皇的,那是他想笼络两个师弟的心,没有想太多。如今想来,当年自己是多么愚蠢,自己给自己下套了。 当年这孩子才八九岁,若是十八岁,只怕早被两个师弟推上皇帝的宝座了,因为他那时还一再跟两个师弟虚让。现如今他十八岁了,该如何处理,还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按理说,李矩把太子的位置留给赵淸宝,那是无可争议的。但是李矩不甘心,把好不容易到手的皇位拱手让人,搁在谁头上谁都做不到。 所以对于过去众臣一直讨论立太子一事,李矩是找各种理由反对的,再加上揣摩皇上心思的大臣进言,说皇上龙体安康,现在立太子,还为时尚早,纵观过去历朝历代,早立太子有百害而无一利。于是此事耽搁下来。 而李矩最担心的,就是这个一直无人知道下落的赵淸宝,现在回来了,他该怎么安置他,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没想到杨桐在这个时候提出来,他有些不明白。 因为李呈卿也是杨桐的外甥,他该为他的外甥考虑才是,怎么忽然提出赵淸宝来,不知他的用意究竟是什么。 “丞相爱卿,依你看,朕该封他什么王好呀!”李矩坐在龙椅上,身子前倾。他把问题,抛给了杨桐。 “皇上,臣以为,赵淸宝年少有为,有着一身的好功夫,不若封他为镇西王,不知皇上以为如何?”杨桐拱手道。 “唔,众位爱卿以为丞相所提如何?”李矩身子靠回椅背上,他此时心里明白了,杨桐是要把扼守西关的任务,派给这个不谙人世的小伙子,若是他能保住西疆,不让外族来犯,那是最好,若是年轻气盛,死于敌手,那他为国捐躯,也无人指责他了。这个主意好。 “皇上,臣以为,丞相所言极是。先皇之子赵淸宝,担当镇西王是理所当然,无可厚非的一件事情。”户部尚书李典,上前附和道。 “臣附议!” “臣附议!” “臣也附议!” 众位大臣,争先恐后地上前奏道。 此时也有不同的声音,首先反对的当属赵元开,他上前启禀道。 “皇上,臣以为不可,臣侄赵淸宝,无功称王,令人不服,况且他年纪尚小,不谙世事,臣以为让他呆在臣身边,臣再引导他几年,那时他年岁渐长,思想成熟,到那时皇上再封不迟,臣请皇上恩准。” “赵大人,年少才好有作为,至于说赵淸宝年轻,思想不成熟,那又有什么关系?皇上自然会挑选老成持重的人,辅佐镇西王赵淸宝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