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二章 前往 (第1/2页)
莲溪方家,青云山房。 日跌时分,暖风徐徐,初春的日头洒满屋檐同台阶。 拾阶而上,闲逸一株海棠藏在角落里,拇指粗的枝干斜斜地自遍布日光的墙角伸出,颤颤巍巍,三五花苞,将开未开,清新玲珑。 方老太太习惯了午后小歇片刻,打个小盹儿,就自在醒来。 虽与往常一样,没有立时起身,仍旧靠坐在床头,捧着梅子青的茶盏,时不时地低头啜一口温开水。 却没有如往常一样惬意寻思心事儿,身旁床沿上还多了神色轻松的郭嬷嬷。 正斜签着身子,兴致勃勃地同方老夫人低语着甚的。 内容却同秦家相关。 数天前,俞阿婆同方良前脚从秦家回来,后脚方家后群房这挨三顶四的一亩三分地界儿上,就有窸窸窣窣的新闻儿张着翅膀般低低飞开了。 该知道的,或者说但凡有头有脸的人物们,就都知道了这桩新闻了。 这一来么,自是俞阿婆同方良俱都有心的缘故。 而这二一个么,则是在这世世代代,几辈子都在这后群房里扎根的一众方家世仆们的心目中,这桩稀奇新闻儿的苦主,已经今非昔比,已经值得他们真正用心去打听了。 说句实在话,即便这才堪堪几年光景,秦家已是在方家的力挺下,借着闻名遐迩的秦白芹的东风,一年一个台阶的,轻轻松松的就改换了门庭。 可到底勉勉强强就一乡绅,在方家好些个骨子里就觉得高人一等的世仆们看来,也不过半个奴才秧罢了。 饶是秦连豹已是秀才之身了。 在他们来说稀奇自是稀奇的,他们这巴掌大的后群房里,鳞次栉比挤挤挨挨住了不下上百户数百人,哪一个走出去不叫平头百姓高看一眼、心生羡慕的。 说句难听话,除了“忠心”二字不敢逆,这也是即便窝在鸽子笼里迈不开手脚,却从来没人想过脱籍的缘由之一的。 这可是旁人求都求不来的实惠,多少别说卖苦力的老百姓,饶是乡绅带着家人家财都是求天无门、求地无路,不得进门的。 再说甚至于体面到让父母官都礼遇两分的管家管事儿的,也不是没有的。 只是还真没出过读书人。 不过方家甚的人家,前头宅子里、两头巷弄里,里外里这么些个支房在,读书人不知凡几,别说童生秀才了,饶是举人进士,甚至于庶吉士老翰林的,都不在少数的。 一秀才功名,还真拿不出手来。 搁外头或许人五人六的不得了,可搁方家,也就抵得上十两银子的月例罢了。 不管是酸,还是真个不入眼,事实就是如此。 直到旧年,大堂哥受邀过来方氏家学念书,因着方案首的缘故,大伙儿这才开始重新审视秦家。 再到不久之前,两人结伴外出游历,消息传出,倒吸口凉气的,自是不在少数。 也是从这一刻起,好些人家方才开始正视秦家。 当然,本就与秦家已经有来有往,第一时间就听说了这则新闻的这些个人家自是不算在内的。 方良又去寻了方管家说话,俞阿婆则是特地去了趟郭嬷嬷家,给她捎去喜讯儿。 毕竟郭嬷嬷同郭掌柜虽不是血亲,可到底俱是方老太太身边的体己人,两家人互相帮衬了半辈子,交情自是不可谓不深的。 何况郭氏独自嫁来南边儿,郭嬷嬷本来就对她多有照应,天大的喜事儿,自是要叫她也欢喜欢喜的。 又拿了一篮子从秦家带来的时令野菜送她,新鲜水灵,吃个清甜。 郭嬷嬷果然欢喜,只闲话片刻,就问起了耳朵里刮了一句半句,秦家出的这起子糟心事体来。 俞阿婆一拍大腿,就细细同她将前情后状说了一回。 饶是郭嬷嬷跟着方老太太,见多识广,亲耳听到这么桩事儿,都半晌没能回过神来,送走俞阿婆。转身去了青云山房,就原封不动的又说给方老太太知道。 家里的服侍的一茬接一茬,方老太太记性再好,也不能记得一个脱籍十来年的小丫头。 不过郭嬷嬷是办老了差事儿的,早就把黄氏娘家、夫家的底细,还有黄氏在自家当差时的往事儿翻了个底朝天。 只觉脸上无光。 虽不是他们家的世仆出身,可到底一个锅里吃了那么多年的饭,借着他们家的名头配了门好亲,结果不但把日子过成这幅光景,还做出这样有伤阴骘的事儿,谁人心里能舒坦。 方老太太听说后亦是一愣的,虽然之后除了叹了句罗氏必是伤透了心,就甚的都没说,可郭嬷嬷知道老太太心里没放下这事儿呢! 所以这些天来一直让人留心着,这会子一得了消息,自是要过来说与老太太听,叫她安心的。 把惩处告诉给方老太太听,还道:“……据说崇塘百姓如今都在称赞秦家宅心仁厚呢……” 方老太太听说后,果然松了一口气,欢喜了起来。 还宣了声佛号,道:“这样就好,这样就好,天有好生之德,人有恻隐之心,秦家同那位崇塘巡检司的巡检,都能网开一面,给条生路,自是再好不过的。” 方老太太这话说的不明不白的,可郭嬷嬷伺候了方老太太一甲子,自是明白老太太的意思的。 同样的,她亦是替秦家长出了一口气的。 虽说违法必究,律例上也白纸黑字的明文规定,妇道人家,除犯死罪即jianian罪必要入监收禁,其他犯罪从来一概交丈夫或亲属收管,听候传唤,不得入狱监禁。 防的就是那些个不见天日的龌龊事体,才如此慎重行事。 可到底同样白纸黑字的,妇人犯罪,jianian者去衣,余罪皆单衣决定。 那史黄氏,还有吕家的那两妯娌,犯了这般的欺诈之罪,按罪论处,就是笞杖。 可去衣受杖,对女子来说,不仅是皮rou之苦,也是精神之辱。 他们莲溪还罢了,到底开化之地。 可郭嬷嬷曾跟着方老太太走南闯北,却是亲耳听说有些个穷山恶水荒蛮之地,民间风气狠辣无情。 亲戚邻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