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1章回明四十四 (第2/3页)
,可是饥民们不但没有散去,反而又有数万大明百姓加入队伍。 一路就这样缓缓行进,王胆被这缓慢的行进速度弄烦了。干脆拉上李定国练习武艺。 在高手的喂招下,王胆本身的力量和速度就已非常强大。经过练习后他的技巧运用更加纯熟,连李定国都说只要王胆再练习一年,就一定会成为天下前十的高手。 闲时,两人对天下时情讨论不息。而王胆不知不觉被套去许多后世理论。 走了二个多月,护卫军终于来到京师附近,随着黑压压的饥民海跟随护卫军缓慢接近大明帝都,原本跟在后面的明军居然全消失不见了。 王胆派出骑兵去打探情况,一直搜寻上百里才在后面找到正艰苦追击护卫军的明军,只是他们日行十里,比拖家带口的饥民队伍走得还要慢上几分。 对于明军的奇特行为,王胆大叹搞不懂,他甚至在想难道这些明军连他们的皇上都不要了。要是自己真的攻击崇祯的话,历史恐怕会变的大不一样了,不过王胆马上把这个念头消除掉己要尊重历史,更重要的是乱改历史有可能会影响到自己原来的世界。 想想已经熟知的时代变得面目全非,王胆就觉得很恐怖。 王胆命护卫军和饥民们尽量远离北京地域,只是几十万人的队伍实在太过庞大,京城的百姓们还是能远远看到巨大人流踩起的灰尘在远方地平线上升腾。 “哎,想不到咱们皇上看重的人竟然会是个董卓。这大明真是气数已尽啊!” “就是,大明经历那么多年。恐怕也是该新朝更替时候了。” “哼,要是那个董卓敢进城,我们一人一口吐沫淹死他,我最恨这种篡位的jianian臣了!” “谁说不是啊,身属大明臣子又怎能这样叛君自立,即使成事也会留下千古骂名!” 众百姓同声附和着,忽然有一个外乡人低声对城头百姓们说道;“你们听说闯王的天下大治政策了吗,那可是真正为咱穷苦百姓着想的明主啊!” “你是说闯王的圣人之谣吧,要是闯王能真的按歌谣里的去做,我们这些升斗小民就有福了。” “是啊是啊,闯王来了不纳赋,这句话说到我们心里去了,要是闯王进北京,我就把家里的祖传好茶奉上,恭迎王驾。” “我也要好好煮一大锅粥,给我们的王师,他们为了救我们这些老百姓可是很苦啊,听说饭都吃不好。” ……………… 百姓们谈论闯王进城后要如何如何欢迎,声音不觉变大了,而在他们旁边的明军守城士兵居然视若无睹,人们说得更加大胆。 那个提起闯王的外乡人诡异的笑着离开城头,他还要去北京城其他地方继续无意的说起闯王消息。 这样的人很多。 王胆还不知道北京居民正打算欢迎闯王来京,而自己若是进京就会招来他们骂声一片。 这就是闯王歌的品牌效应了,王胆不会的。 京城里各色暗流涌动,在一片死寂的大明皇宫中,崇祯跪在太宗庙内久跪不起,他面前是朱元璋和那些大明历代皇帝的灵牌。 整个皇宫的太监宫女们在不住惊慌的传递着王逆大军已到京城外十里的消息,所有皇宫中人都在大喊着快逃命去吧。 听到这些在大明要被攻破都城时只顾逃命的下人,崇祯不觉悲从中来。 他对祖宗灵牌连拜好几个响头,悲声说道;“朕朝乾夕惕,苦撑十七年,竟落得如此下场!朕无颜见列祖列宗!”崇祯更哭得悲伤的再跪拜大呼道;“朕无颜见列祖列宗!” 哭泣许久,庙内死寂如初,唯有照明烛火摇曳叹息。 王承恩进入供奉大明各帝的灵庙。看到崇祯正失态的痛哭,为免崇祯丢脸他在布幔后轻咳一声。 “谁!谁!” 崇祯吓得跌坐在跪垫上惊惧的问道。 王承恩忙出声解释道;“皇上,是奴才。”然后他走上前扶起崇祯。 崇祯放下心来说道;“朕以为是王胆来了。” 王承恩连忙报告要说的事道;“皇上写给平西伯吴三桂的诏书已经送走了。他收到诏书一定会火速赶来勤王,到那时北京之危即时可解。” 崇祯被王承恩一番安慰平复了些许心情,他又说道;“朕让文武百官捐助饷银有何结果?” 王承恩苦涩的回答道;“只有内廷里几位太监捐了银两,这文臣武将们个个都是铁公鸡,一毛不拨呀!” 崇祯咬牙恨声道;“朝中百官平日受朕深恩,到了紧要关头全都退缩了,所谓的忠臣全都是假得!”稍顿了一下。崇祯又低声道;“朕瞎了眼,养了一堆无情无义的贪官。庸官,坏官,真是气煞朕也!” 王承恩又出主意道;“皇上您不如定个数,摊派给每一个官员。如有不肯如数交出银两的,就罢他们的官!” 崇祯对那些早就准备各自飞的百官们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他想了一下又说道;“传旨,在押罪犯如捐助饷银,可减免处罚,只要肯捐钱,死囚可以不死,银两捐得多者,百罪皆免!” 王承恩看到崇祯因为要通过让罪犯出钱消罪的决定。心中十分难过,又劝道;“皇上,此时文武百官皆在殿前等侯上朝。” 崇祯有气无力的说道;“朕不想见这些无情无义的东西!” 王承恩还是劝道;“皇上。这!” 崇祯还是决定去见见百官,他对王承恩道;“备辇,上朝便上朝,听听他们有何退敌的主意!”说完他向灵堂外急急走去,王承恩赶忙跟随。 文华殿,百官们还是对崇祯行了大礼。然后就见一个大臣出来对崇祯道;“皇上,军情紧急。等平西伯吴三桂的军队赶来救驾,恐怕已来不及了,不如立即迁都南京!” 崇祯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