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1566开始_第12章 王朝治乱之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章 王朝治乱之律 (第2/2页)

下读书人的包围之中。

    他先受到杨廷和逼宫,然后是夏言阴奉阳违,后来就干脆启用严嵩,让严嵩成为自己手里的杖,想打谁就用严嵩去打,让严嵩成为百官与皇帝之间的屏障。每当百官对皇帝不满时,严嵩这根恶棍就会发威,打得他们颤栗发抖、打得他们哭爹喊娘……而严嵩呢,又被他紧紧握在手中,真要有二心,也可以很快换掉,出不了大事儿。

    至于说,为什么百官跟大明的皇帝那么不对付?很可能,就是太祖废除宰相造成的。没有宰相统领管教,百官自然就怼着皇上来,张苦闭口就是“天子不可失德”……

    这少年说太祖废除宰相反而高明,这就是空口白话了,站着说话不腰疼,真让他跟百官怼上几个回合,他就知道小锅是铁打的了。

    至于说,太祖为何要废除宰相?恐怕永远都没有人真知道,照他读太祖实录、祖训录、大诰的体会,很可能是因为性格所致——太祖乃雄猜之主,自然容不得别人来干扰他做事。

    想到此处。

    他看着朱墨飞扬年轻的神采,不禁想到了自己当年意气——

    谁没年轻过呢?

    谁还没个意气风发的日子?

    等过几年吃了苦头,就都明白了。

    此时跟他说,他断然不会接受的。

    于是,

    嘉靖敷衍笑道:“哦?朱公子认为又是为何呢?难道是为了做一个赤足完金的贤君?”

    朱墨自然看出他心里的不爽,自是淡然一笑,娓娓道:

    “因为太祖是彻头彻尾的百姓出身,所以意识到了一个所有帝王都没认真面对过的问题——什么问题呢?天下是怎么崩坏的?

    自文景以来,能想明白‘由乱而治’的皇上不少,但能看清楚由治到乱的人,却屈指可数。本朝太祖可以说是古往今来唯一一位了,他很清楚天下是如何由治而乱的,太祖实录上,连篇累牍说大元如何失了天下,读起来字字都是血泪,而归根结底,无非就是八个字:百官结党、公器私用!

    这每一朝开国啊,就好比一个匠人做了一件美器,一开始大家都赞叹,用着也舒心,但用不了多久,这美器就被人拆了卖了,今年张三拆一处、明年李四拆一处,五年十年就不忍直视……为什么呀?因为这样做的诱惑太大了!又不用自己干活,又不用流血流汗,现成的富贵摆着,为什么不拿?而为了拿到这些诱人的富贵,最好的办法又是大家一起拿!谁也不能干净、不能装蒜!否则就是跟大伙儿过不去……这就是结党啊。

    而为了防止百官结党、公器私用,更是为了防止乱多治少、反复循环,太祖这才做出了这古往今来最大胆的尝试。这一手,才真正是接近理想帝王的大手笔,表达了太祖为天下万民砸烂枷锁的诚意,可谓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咦?

    这?

    说的什么呐?

    味儿怎么那么怪啊……

    这话乍一听没什么,的确是太祖实录经常提到的话,但稍微一琢磨,吕芳立刻感觉到了不对劲了——

    自古以来,天子与士大夫共治,怎么在他嘴里说说来味道就变了?似乎士大夫就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而且,照他的说法,好像还是宰相带头拆卖公器物了?太祖废除宰相,自有他的英明决断,一般人哪里理解得了?总不能说太祖是为了防贼吧?难道说士大夫都是贼不成?

    嘉靖却是莞尔一笑——

    这孩子说话也太没遮拦了……

    什么张三、李四,王二麻子?

    让严嵩听到了,还不找他麻烦?

    正要说上几句,不料吕芳已经把话说了——

    “朱公子这就不对了,士大夫、读书人,那都是圣贤子弟、天子门生,先王之道,修齐治平,哪有把他们当贼防的……?还有了,谁说宰相就一定是贼?而且听你说来,还是强盗头子了?”

    不料,

    他一直等着朱墨回答,但却是嘉靖先开口了:

    “呵呵,修齐治平、为民请命,那是考试用的,考完就扔了,谁还把它当一回事……?公器私用,在他们又有什么难的?十年寒窗、一朝题名、鸡犬升天,谁当官不是为了封妻荫子、良田美宅?有几个是真为民请命的?李三啊,你一把岁数了,还不如朱公子通透……先王之道,又哪里是那么简单的……?”

    呃?

    这?

    吕芳不禁噎住了——

    这,又怎么说的?

    先王之道不就是这样传下来的吗?

    怎么今儿又不对了?

    他却忘了,

    嘉靖平生崇道,最恨的就是虚伪造作、满口仁义道德的人,这时见朱墨没有这种恶习,忽然就来了兴趣,当即侧耳聆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