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放弃是为了更好的得到 (第2/2页)
丁:“我认为……” “刚才大家的发言,我认为都有可取之处,但也不足以完全可取。你们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谁都没有说到,那就是——‘图书的品牌’问题,我们如果想要在夹缝中生存就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自己的优秀的图书品牌。我这里有一份前些天专门叫人去做的市场调查,报告已经散发到各位的手上了,大家不妨先看看这个,然后再说说你们的看法。” 他们打开报告看了起来。脸上的表情有明显的变化,既而又有人开始窃窃私语。看他们也看的差不多了,用我的发言直接打断了他们。 “怎么样,在看了这份报告后,你们各位没有什么要说的吗?有的话就尽管提出来,要是没有的话今天的会议就到这吧,大家还是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去!” “你说他这是什么意思啊,开这个会却没有什么结果。” 另外一个人也凑了过来说:“你还没有看出来,叫我们去开会,说是征求我们大家的意见,其实最后拍板的还不是他啊,我们说不说其实都无所谓的。” 会议室的人也差不多走了,顿时显得特别的宁静。起身,站在窗台边,望着远处的一幢幢的高楼大厦,眺望着公路上行驶着的来来去去的车子,这样很容易让人变得忧郁起来。一时间让人想起了很多事, 在顺利接手‘海韵’后,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已经实现了当初的目标,已经同国内多位畅销书作家签定了合约,另外出版社也组织人员编写了其它众多的书系,目的是做成一个较为有影响的书系列品牌。在出书上,我们紧跟市场,始终以市场、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在库存上,尽量做到零库存,以此来节约仓储所需费用,同时避免占用大量现金;在售书上,我们极力主张采取直接与顾客接触的方式,尽量将书商、书店等中间商甩开,这样读者得到实惠,出版社也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现在能出书、印书的出版社实在是太多了,这都算不得什么。在目前这种相对饱和的市场中,在技术和规模都无关紧要时,销售渠道的建设成为了这当中最为关键的了,谁能将书卖出去谁就能占有市场。 可是刚才在开会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想到这点,看来有些人的饭碗不保了。传统的那种一层一层的金字塔的销售模式已经是不能在用的。所以想到了直销这种模式。借鉴戴尔和安利的经验,采取直接与顾客以网络、目录、电话、商函等形式来进行我们的产品销售,省去了经销商等中间环节,实行直复营销,效果应该会更好。不过这样做风险也是比较大的,毕竟这种销售模式在我国还没有开始被人们所普遍认可。可是还是要进行下去。 一个月后。出版社的书有多部荣登各大排行榜前列,并且还在不停的往前窜,社里的困境也暂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工作人员也比先前更加努力工作了,因为压力很大,因为最近社里有了一个新的管理措施——末尾淘汰制。 这天正赶着前往参加一个图书洽谈会,车子在行驶到一个十字路口时,忽然一辆摩托车从我的车前晃过,要不是我及时的踩住刹车,就又要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了。刹住车后,正想骂她两句呢,刚下车才发现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以前我在‘五福服装厂’的秘书——董慧。 “怎么是你啊?真是的,骑车怎么也不注意点啊,怎么样?身体没有伤到吧?” “吴厂长,怎么会是你啊?你还在深圳啊,我还以为你已经离开深圳了呢!” “怎么就不能是我啊?对了——‘五福’现在怎么样了啊,发展应该还好吧?” “一般,自从你走了之后。” “这样啊,噢——对了,今天我还有点事情,给——这是我的名片,改天我请你喝咖啡啊!” 她接过名片后一看——‘海韵出版社:社长。等我开着车走了,她目送着轿车的离去,还一直站在那里思考着什么,继而又露出了笑容,可这笑容显得狰狞,让人看了很不爽。 在洽谈会上,来自各地的书商、出版社的头头和当地的文化管理部门的相关领导人员都各自派代表上台发了言了,他们说的什么内容我根本就不屑于听,那些都是场面话而已——全都是“乌托邦”之辞。展厅里人满为患,黑压压的一片都是人,弥漫着的空气都成废气了,所以想要去外面透透风,正要抬腿往外走的时候,却被人给叫住了:“吴老弟,怎么一见我来你就要走啊,是不是我哪里得罪了你啊,让你这么不待见我啊?” “哦,是您啊!瞧您说的,刚才眼拙没有注意到你就在我身边啊。” “怎么样,听说你们社最近的效益不错啊!” “哪里,哪里,只是瞎忙罢了,哪有贵公司那么好啊,我们这种小本经营哪里敢和您叫劲啊,你说是不是啊?我们也就是混口饭吃。” “你很谦虚嘛,年轻人就是要这样。你还年轻,机会有的是啊。我先走了,那边看见个熟人,失陪了,哈哈哈……” “TMD,嚣张什么啊,看你神气到什么时候,小财主一个,一看就知道是个胸无大志的人,有什么了不起的,总有一天是要将你踩到脚下的”。 我很沉默,但我总有一天是要爆发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