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入阵 (第2/2页)
此地之楚人,日止九言,逾则必亡。斯人难堪其苦,故怨怼之情久矣,于江上即可观之。呜呼!夫楚庄谋庸,三年而成,庸人自大,遂难自持,其国既亡,为祸千载,此诚庸人之私也,郧人之不幸也。余怜其苦,是为此记。” 林儿看毕,心道:“这司马飞龙竟用什么巫术作为搪塞,亏他想得出来。可他设计这每天只能说九句话的规矩,却是为何目的?”她想破脑袋也实在想不明白,索性不去管它,径直向前走去。 过了凉亭,就是一片农地,地里高梁已经长得很高了,极目望去,一片生机,让人心旷神怡。郧乡这片土地,当年正是秦、楚、庸三国的先祖浴血战斗的地方。而在今天,在这田野之间,英雄的残驱早已入地三尺,剩下的,都是世代在此耕种的人们。 “既然如此,这诅咒又是从何而来呢?”一处高梁地边传来一个人的沉吟之声,转头去看,却见三绺白须扫到了笔挺的高粱杆上,那是两撇眉毛和一缕胡须。原来这是一个佝偻的老僧正缓缓在高粱地中漫步。 “或许,历史的恩怨都已随风而去,但流传乡野间的传奇,却镌刻永存?”老僧一边走,口中却不停地嘀咕着。看样子,他似乎是来寻找这九句村的奥秘? 林儿想着:“这老和尚颇有些奇怪,一定是司马飞龙的人。”口中小声对四人道:“大家小心,不要和他说话,尽量保持距离,如果他抬头看你,赶紧躲开他的眼神。”很多的祝由术巫师都会用眼神之类施术,所以她也格外小心谨慎。四人听她吩咐,自是凝神警惕起来。
然而老僧却似乎并没有注意到他们,只是自顾自地往前走着,直到没进浓雾、消失在众人的眼光中。陶贞宝道:“他好像进村了?”林儿道:“嗯,这村子果然奇怪得厉害。走,进村去。”便领着众人也进了九句村。 村子并不小,足有几十间房舍,村后则是连绵的山麓,有小路通出去,但被迷雾所挡,看不真切。进了村子,当先是一处酒垆,此时不在饭口,人并不多。林儿等人走过时,就见老僧已进了酒垆。她正要让大家远离那僧人,后面和其奴却“噗哧”笑了,口中小声道:“有趣有趣,你们看这招牌。” 林儿顺着他的提醒,向那酒垆的招牌看去,原来其大门上赫然写着十六个大字:“明码标价,饭菜自取,酒钱自付,童叟无欺”。林儿心道:“连这酒垆都与众不同,这里果然处处透着邪气,要小心,一定要小心。”她再往酒垆中看,店中并没有酒家保,大堂边角的大桌上放了几十个大盘子,都是做好的菜,任食客自取,旁边则是几坛子酒和一个大箱子,箱子就是供食客“酒钱自付”的。 陶贞宝道:“如果村口那个石碑所写的是真的,那这九句村的村民因为有那个诅咒,肯定是惜字如金,没有特别原因绝不开口。这些人真是可怜,长了嘴巴却不能说话,老和你居然还笑得出来,真是的。”他一边说一边摇头叹气,脸上布满愁容。 和其奴心中明白他意,嘴上却不肯饶他,狡辩道:“差矣差矣,殊不知人言可畏,这九句的毒咒虽然厉害,但若能让村民练就无语传义的本领,那也是有趣之事。” 陶贞宝正欲再辩,旁边木兰出言喝止道:“好了!你们吵嘴也不分时候。”陶、和二人见她生气,哪敢拂逆,只得住了嘴。 林儿也不去理会他们,只是一面思索一面观察着酒垆内的情况。此时,老僧正取了两碟小菜一壶清酒,到一个角落静静地坐着吃喝。除他之外,还有两桌有人,其中一桌是几个纨绔子弟,而另一个靠窗位子还坐着两人,乃是一男一女两个侠士。男侠士外相颇为不俗,俊朗的面庞带着十足的英气,女侠士长得眉清目秀,穿着亦是中规中矩,唯有右腕上一只小竹筒,略显出她机灵古怪的内性。两人肩上都佩着宝剑,很像传说中修真的剑侠。 林儿又是一阵狐疑,这司马飞龙到底还要给自己多少的“惊喜”?看来他在这个阵上真的是用尽了苦心。她这样想着,索性便领着四人走进酒垆,找个位子坐下。既然已经进了这小村,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人自然是避无可避,那还不如迎上去,看他们究竟要做些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