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唐_第十三章 十年一场京城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 十年一场京城梦 (第2/2页)

所过之处烟尘四起,杀气腾腾,马蹄重重踏在驿路上,丝毫未理睬路边牛车上的三人,继续向北远远奔去。

    “好威风,”南墙已看的目不转睛。

    “万骑营的前身,是那太宗皇帝的‘元从禁军’,那可是随太宗皇帝打过天下的李唐第一功勋部队,后来天下初定,太宗便从元从禁军中挑了百人,在这玄武门外组建了‘百骑营’,武皇时,‘百骑’增至‘千骑’,后来又增至‘万骑’,当今隆基帝已赐其番号左右‘龙武军’,与那武皇年间更名的左右羽林军并称为‘北门四军’。这支军队平常负责君王安全,护卫长安城,可是这几日却频繁调动,十分蹊跷。”

    “说不定皇帝老爷子在城里闷了,出去溜溜呢。”

    崔翁眉头一皱,南墙毕竟是个还未成熟的孩童,这连日来读了太多的君王‘故事’,已渐渐将自己摆在了历史旁观者的位置,谈吐间更是不自觉忽略了那帝王的威严,不知这是好是坏。

    南墙虽是无心之言,却提醒了崔翁,莫非当今圣上不在朝中?隆基帝素有勤政赞誉,少有传出游玩的消息,且如今正值伏夏,也不是围猎季节。莫非,崔翁担心的看了眼北方……

    “爷爷,刚才那些将军好不威风,您见识多,讲讲到底谁掌管着那调动天下兵马的虎符呢?”

    “亏你也算熟读史书,自来只有天下****,君王才会将这兵符交由将军手中。此时太平年景,兵符当然在君王手中。而且我朝为避讳太宗祖父名讳,已不再用虎符。”说完瞧了眼凑过来听故事的小梦溪,接口道“李唐初年,用兔符代替虎符,高宗时,曾有位博学多识的才女,博涉经史,铸鲤鱼符代替兔符,后武皇又改用龟符,中宗年间又恢复鱼符,沿用至今,这鱼符中缝处刻有‘合同’两字,每符半边,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字,方能调动天下兵马。”

    “那我大唐军马可是都如方才那些将军们那样威武?”

    “刚才那些可不是什么将军,那些都只是寻常龙武军的军士。”

    “什么?寻常军士就有这般威风,”南墙听完仿佛不敢相信,再次回头看了看远处的烟尘摸了摸蓬乱的头发道,“爷爷,人家可比你威风多了……”

    崔翁没好气的瞥了他一眼,“孩儿啊,行走江湖最忌以貌取人,你不见那晏子、庞统,还有那日与你提到的一代大儒左思,都是相貌丑陋之人。哎,这世间的人物,越是其貌不扬,才越应当加倍留心。”

    “长安城的禁军,唯有羽林军与龙武军对身手体制有严格要求。起初只是那‘元从禁军’的骁勇之人,后来更是从民间、江湖上网罗草莽豪侠,加以严格训练,各个不仅体型魁梧,更是身怀绝技。单就武艺而论,随便拿出一人放到折冲府做个都尉都不在话下。”

    “那我大唐将军们又如何带兵呢?”

    “这就要从南北衙说起,之前给你提过大隋的十二卫,到我大唐便沿袭了隋制,以中央卫府遥领天下兵马,地方府兵‘番上’的制度。十六卫既是宿卫皇帝的禁军,又是对外征战的主力作战部队。各地折冲府从驻地前往长安服役称为‘番上’,各卫分别统率这些番上卫士作为皇帝的禁军,番上的周期是根据其所在折冲府离长安距离的远近而定,距离越远,周期越长。而一旦发生战事,尚书省兵部调集各折冲府卫士组成大军,随统军大将出征,那时这些被征发的卫士成为作战部队。这样做的好处是,府兵自己自足,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同时,各卫所率折冲府散分各地,平时不直接发生联系,避免了将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而这十六卫中,左右监门卫、千牛卫不统帅折冲府兵。此外,我大唐兵马还有那边疆十个重镇……节度使……东宫卫率……功臣派系的‘三卫五府’……”

    崔翁侃侃而谈,顷刻间将这天下兵马、军制说了个七七八八,听得南墙目瞪口呆,“原来这做武官也有如此多讲究,与故事里讲得实在千差万别。”说完,看了看崔翁“爷爷,你一介儒生,怎么对这天下兵马知道的这么清楚?不会以前做过大官吧。”

    夕阳下,隔着一条泛着余晖的渭水,崔玄暐遥遥看着长安城的方向,凄然一笑,“熟悉这天下兵马有何用,能颠覆这帝国乾坤又如何,也不过是别人的一招落子,跟那说书人嘴里的一段往事罢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