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清1845_第17章 历史的真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章 历史的真相 (第2/2页)

他将准备抽出时间来广州会面。

    至于橡胶资源则比赵源想象的还要难找一些,这件事光靠亨得勒的人脉怕是还不够,或许可以到时候拜托给丽如银行方面协助。

    赵源皱起了眉头,如果迟迟没有办法获得橡胶,那么自行车的实用性恐怕会打折许多,也意味着不能进行大规模投产。

    赵源也只能先将这件事记在心里不表,准备在五月份时下山一起处理。

    在书院里,赵源平日里跟另一位叫高从哲的学子住在一块,二人之间的关系也还算不错,平日里赵家也会派人送一些吃食上山,赵源也多有相赠。

    对于赵源而言,这样的生活与前世的大学生活倒有几分相似。

    “你在看什么?”

    赵源走进略显闷热的屋子里,拿来架子上的方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头便看到了高从哲正兴致勃勃地捧着一本书在看。

    高从哲嘿嘿一笑,将手中的书籍摇了摇,让赵源看了看封面,道:“这是魏良图的《圣武记》,读起来倒也不错。”

    这本书听上去像是后世的一本三流网络小说,可是在这个年代却是一本正儿八经的专题性史书,由大名鼎鼎的魏源所著,而此人所著的另一本书则名气更大一些,那就是《海国图志》。

    赵源也看过《圣武记》,里面主要记载了清王朝建立至道光年间的军事历史,其中还有许多作者对相关军事问题的论述,属于相对专业的一本书。

    赵源点了点头,随口问道:“不知他的《海国图志》,你看过没?”

    高从哲茫然地摇了摇头,道:“据说此书多述夷情,我没有看过。”

    赵源也不以为意,这个年代里大部分读书人就是这副德行,尽管大清国在战场上被他们看不上的夷人痛揍一顿,可是在他们看来,这些西方夷人只是热衷于‘奇技淫巧’,依然是不读圣贤书的夷类。

    高从哲放下了手中的书,道:“对了,杨黼香刚刚来过,他好像有事情找你。”

    赵源点了点头,简单收拾了一番,便去了杨黼香所在的院子。

    当他刚刚走到院子门口的时候,便听到里面传来的一阵爽朗笑声,只是从声音听上去分不清是谁。

    等赵源走进了院子里时,除了康以泰以外,还看到了另外一个相对陌生的中年男子。

    杨黼香见到赵源进来,便笑道:“来,秀山,这位可是咱们大名鼎鼎的学长,也是咱们的老乡,玉生先生。”

    赵源过往也是有一个字,唤作秀山,只是尚未及冠,字号也就没有确定下来,只是朋友们之间多用这个称呼。

    赵源听到这里,一下子就想起来,笑道:“没想到今日能见到玉生先生,实在是晚辈三生有幸。”

    这一位玉生先生本名谭莹,也是广东番禺县人,字兆仁,号玉生,自幼便博览群书,且天资聪颖,强记过人。十分擅长诗文词赋,深受两广总督阮元的赏识,在广东省的才名非常高,不过此人举业不算顺利,直到去年才得中举人。

    谭莹笑道:“看来咱们广东番禺人才众多,有了一个杨黼香,又来了一个赵秀山。”

    “玉生,你可别忘记还要再加上我陈兰甫呢。”

    说话的功夫,却是陈澧也到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