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清1845_第55章 大公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5章 大公报 (第2/2页)

,于是撰写报纸的人也常常用传统的眼光来看待,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

    所载上关政事之得失,足以验国运之兴衰;下述人心之事,亦足以察风俗之厚薄。俾在上者得所维持,在下者知所惩创,此区区之微意也。

    对于这样的理念,赵源不能认同。

    他沉声道:“我始终认为,报纸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备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它不仅仅只是上传下达,更应该启发世人,揭露真相。”

    尽管陈俊卿不是很明白赵源所说的意思,但是他却明白一点,赵源想要的报纸绝非目前市面上的任何一种,道:“能详细说说吗?”

    赵源微微一笑,他当然知道陈俊卿不懂,他耐心解释道:“我认为创建一份在人们心中足够有分量的报纸,必须要同时具备几个特点。”

    “首先,报纸上的内容一定要足够简单,足够通俗易懂,我们面向的是所有的百姓,哪怕他们没有读过书,也通过别人口述来明白其中的意思。这样一来,将会有更多的百姓去购买报纸,而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刺激报纸降低售价,实现良性循环。”

    “其次,报纸在面向大众以后,将始终保持独立经营,最大程度减少外界的干扰,确保内容的公正独立,从而在将来成为‘社会公器’。”

    “最后,报纸始终要确保能够刊登最新且最有价值的内容,长期以往下去,自然也就拥有了足够的影响力。”

    赵源将办报刊的三项重要业务一一告知了陈俊卿,却是听得对方连连惊叹,道:“若真是如此办报,只怕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陈俊卿又好奇道:“秀山,莫非你过去办过报纸?否则为何如此清楚?”

    赵源却是摇了摇头,道:“我并没有办过报纸,只是举一而反三罢了。”

    二人讨论至兴趣正浓时,赵富贵也买好了酒肉,几人当即边吃边聊,当然主要还是赵源和陈俊卿在沟通,可谓是相见恨外,在许多问题上甚至都拥有相同的价值判断,这不由得让赵源也心中欢喜,更重要都是,陈俊卿思维极为敏捷,笔杆子功夫也非常不错,当即便决定,就将报纸交给陈俊卿来做。

    陈俊卿欣然接受,不仅仅是因为赵源开出高额薪资,也是因为他的才华得到了赏识,便问道:“秀山,你觉得叫什么名字比较好?”

    赵源想了想,却是想起了前世一份大名鼎鼎的报纸,当即便决定道:“我等办报纸全凭着大公无私之精神,不如就叫《大公报》。”

    “《大公报》,好名字。”

    陈俊卿顿时满意的点了点头,眼神中也带着几分向往。

    按照赵源的规划,《大公报》将会采取半月刊的形式发行,每半个月发行一刊,初期定价则是0.5银元,这个价格从目前来看自然是高,但是一旦将来订阅的人足够多,那么也可以适当将价格降低下来。

    为了打响《大公报》的当头一炮,赵源专门将汇丰商行与同顺商行的一些内斗细节拿出来当噱头,还专门模仿后世标题党取了一个极为炸裂的标题。

    “两大商行内斗始末,得利者乃街头小民。”

    赵源不由得在心中嘿嘿一笑,有了这一篇文章作为根基,这《大公报》想不卖爆都困难。

    当然,赵源也不是打算光靠着这一篇内容去打天下,他还专门整理了一番,让陈俊卿按照新闻、趣事、商业、务工等板块分别刊登内容,争取完善整个报纸的内容价值。

    就这么一份报纸,让陈俊卿在接下来的数日内几乎日夜不休,同赵源反复修改报纸上的各项内容,争取不会出现任何错误,直到连赵源都不耐烦的时候,陈俊卿这才奠定了这一版报纸的基础。

    “《大公报》,启程就在今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