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回 太子相送 (第2/2页)
元春最喜欢读的还是《宋词》和《楚辞》。” “哦!”太子一低头,正好看见元春低垂着眼眸走路,长长的睫毛犹如蒲扇一边将眼睛都遮了起来,心中顿时一阵萌动,心想:眼前的这个女子,虽然一身男装,却也风姿难掩,如果换成女装,定然比那些宋词中的佳人还要令人着迷呢。 只是,她的这副神情,本宫在哪里见过呢? 太子掩饰着自己心中的想法,向元春问道:“不知在宋词中,贾公子又最喜欢谁的词呢?” 太子虽然知道了元春的身份,却一直称呼她为“贾公子”,这也是太子比霓王高明的地方,如果想赢得她的好感,就要先尊重她的人格。 果然,太子的这一行为,令元春在心中非常感激,所以,对待太子的态度,也就更加敬重起来。 元春没有直接回答太子的话,只是顺手轻轻一挥,打开了常常拿在手中的那把折扇,双手送到太子面前,笑道:“这上面提的,就是我最喜欢的半阙宋词。” 太子伸手去接元春递过来的扇子,不经意间手指触碰到她细腻柔软的小手,不由凝眸看了元春片刻,元春却是如触电一般连忙躲过,红了脸,低了头,默默走路。 太子温和一笑,将目光转移到扇面上面。 瞩目细看,见上面画着一片荷塘边,荷塘边,轰轰烈烈地盛开着大片的石榴花林,一个妙龄女子手握团扇,蹲在荷塘边戏水,扇子的右侧是几行漂亮的梅花篆字,细看却是半阙宋词。 只见写道: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太子看了,脸上含笑,道:“苏轼的这首词倒也清新活泼,这可是,贾公子闺中生活的真实写照吗?” 元春见太子一言猜中,心中赞道:好灵透的心思。 心中虽这么想,面上却是笑而不语,片刻之后,婉然向太子问道:“不知太子殿下,对苏轼是如何的评价?” “嗯?”太子正在用心揣摩元春含笑的面容下,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情。却听元春突然间向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于是,回了回神,道:“苏轼乃一代著名词人,他在词坛上的造诣,后世难以有人超越。” 元春点头赞同,转而又低头叹道:“只是可惜了!” “可惜什么?” “苏轼之才应不止于此。”元春婉然说道。 “哦?”太子颇感好奇,温和笑道:“他在词坛上的造诣已经如此之高,难道,贾公子还有其他的见解?” 元春见太子好奇,也不扭捏,大大方方地说道:“凭着苏轼的才学和胆识,应是一个可以辅助皇帝治国的宰相之才。” “哦?何以见得?”太子心中越发好奇,追问道。 “苏轼才华横溢,他为官期间,所到之处无不政绩显赫,引起他人嫉妒,他的许多政论也颇得皇帝重视,他本人是有机会入朝为相的,可惜他看不惯朝堂之上的政客之间相互倾轧,而且刚直不阿,缺了融通转圜的耐心,最终,还是远离朝堂,被当权者一贬在贬,最后却成了各派政治力量的牺牲品。” 说到这里,元春不由唏嘘不已,道:“真是可惜!可悲!可叹!” 太子展开折扇,凝望着画面上的女子,心中暗想:如此女子,又是如此见识,恰背本宫今日遇到,真是可喜可贺! 这样想着,不由对对元春更加刮目相看起来。 太子望着元春,轻轻地将手一挥,便合上了手中的折扇,挑了挑眉毛,向元春道:“如果贾公子能有苏轼一样的机遇,会是怎样的一种选择?” 这个问题太子提得太突然,元春来不及细细琢磨,略一凝眉,回道:“元春断不敢与苏轼同日而语,望太子殿下见谅。” 太子一脸执着的表情,道:“本宫说的是假如,而且,这里也没有其他人,公子不必拘礼,放开畅谈才是。” 元春见太子脸上是一副认真的表情,心想,再谦让恐怕就不好了。 于是向太子施了一礼,回道:“如果元春能有苏东坡一样的机会和才干,贾某不才,一定竭尽全力效力于太子殿下。” 说完心中倒也畅快了不少,与太子随时第一次相见,然而两个人的观点倒是颇为接近,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如能追随太子,一展胸中抱负,此生无憾了。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元春心中默念着这句话,脸顿时红了起来,是自己想多了,想多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