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破_第15章 唯物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章 唯物论 (第2/2页)

姐,是你姐不可能看上我,好不好?你再胡说八道,我打电话给老师,叫师娘到QH来,将你带回去。”

    不过程默估计那个刘校官,可能就是使欧阳兰兮性格改变的人。并且刘伯林校官是做错了的一方,欧阳兰兮看到刘伯林过来,站在自己身后,不是欧阳兰兮对自己有什么感情,而是一种寻求保护的潜意识行为,欧阳兰若害怕jiejie再次吃亏,这才胡说八道。至少在欧阳姐妹心中,自己不是一个坏人,某种意义上也能算是小半个亲人。

    想到这里,他不由地看了一眼车子前面的那个刘校官,长相十分地英俊,剑眉飞扬,眼光有神,以至有一个女生不时地用迷离的眼神在他身上扫来扫去。

    长得帅,又是如此年青的校官,确实能让女生心动了。

    不知道他与欧阳兰兮发生了什么,正在他胡思乱想之时,车子到了宾馆。

    看到他们安顿下来,苏子平又将他们集结到这家宾馆的会议室。

    会议室规模不小,可因为人多,也挤得满满的。看到大家陆续坐下,曹圜说道:“诸位,下面有请B大教授,我国著名地质学家赵文渊给大家讲话。”

    一阵巴掌声后,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学者走上主席台,他说道:“诸位,昆仑山发生的一些事情,你们都知道了,我不必多说,下面我大约说一说我国的地质历史。”

    “按照地质年代划分,一般将地球的地质纪年分为太古宙、元古宙与显生宙,在太古宙之前还有一个冥古宙,那是地球启蒙诞生之时,难以考察,我也不说了。”

    “我先从太古宙说起,诸位,你们也知道其实从太古宙开始,就已经产生了生命,这时地球也出现了最早的陆地基础。比如我国在迁安县就发现了一些斜长角闪岩,其年龄约为35亿年。不过总体来说,这时的地球地壳变化很剧烈,地球表面并不是很稳定,也包括我国的地表结构,同样没有成形。”

    “直到元古宙,我国渐渐出现统一的板块基底雏形,其典型就是吕梁运动,与此同时,山西五台山也开始了强烈的地质构造运动,学界称为滹沱运动,所以又有人将吕梁期称为滹沱期。除了这两大结晶基底,还有晋南的中条运动,黑龙江的兴东运动,安徽的凤阳运动。由这五大结晶基底,最终形成五大地块,原始的中期地块、扬地地块、华夏地块、哈尔滨地块、准噶尔地块,以及塔里木克拉通和中朝克拉通等小陆块,最终拼合成我国原始的板块结构。”

    “显生宙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古生代大约开始于5.4亿年前,大约结束于2.5年前,中生代大约结束于6500万年前。在古生代因为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均有深大断裂相隔,昆仑山地区也是一片大海,并时有火山活动。”

    “在古生代晚期,地球表面发生了一系列的造山活动,又称为华力西运动,欧洲人则称为海西运动。这次运动使西欧的海西地槽、北美东部的阿帕拉契亚地槽、欧亚交界的乌拉尔地槽、中亚哈萨克地槽及我国的天山、祁连山、南秦岭、大兴安岭等地槽褶皱回返,形成巨大山系。此时北半球各古地台之间的地槽带变为剥蚀山地。也是这次运动,昆仑山开始露出中轴与山脉的主脊。并且昆仑山这个时间持续很长,一直延续到现代。到新近纪时,昆仑山海拔上升了4000~5000m,东昆仑山又于第四纪以来上升了2800余米。然后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昆仑山。”

    “但对我国影响大的还有一次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它比华力西运动来得晚,在华力西运动之后,也就是在白垩纪之后,创新世时,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遭到固结历史悠久的塔里木、中朝、扬子板块的抵抗,导致喜马拉雅一带地壳急剧加厚,于是形成雄伟的青藏高原,也因此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也是最年青的大型山脉。这次冲撞,又造成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发生张裂,海盆下沉,使得我国东部边缘开始进入边缘海——岛屿发展阶段。”

    “这些地质活动,产生了我国现在的地形地貌。大约就这些,我说完了。”

    但没有这么简单。

    两大板块相互挤压并没有结束,青藏高原包括昆仑山地区海拔会越来越高。

    亚欧板块是大陆板块,太平洋板块是海洋板块,可是太平洋板块更深更厚,两者相互挤压,太平洋板块便向亚欧板块俯冲,试图从亚欧板块下方“钻进去”。两者之间形成褶皱,同时俯冲的结合部下陷,海洋板块边缘形成海沟,导致阿拉斯加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与一系列海沟的产生,也是这一带多地震的原因。

    另外太平洋板块往亚欧板块钻,边缘地区也只好随之往下俯冲,导致一些岛屿,包括日本群岛在内,最后又重新“掉入”太平洋里。

    不过排日的华国人也不用高兴,那不知道得多久。

    这次又是中日合作,没有必要讲它了。

    赵文渊下去,曹圜重新走上主席台,说道:“之所以我让赵教授讲述这段地质历史,是因为我们队伍里出现了一些不好的传言,我们要以唯物论看问题嘛。”

    程默“卟哧”一下乐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