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红祸 (第1/2页)
流民的到来打破了桃源村以往的安逸。 收到消息的桃源村村民立即放下田中的活儿,急忙赶回了村中。而带领乡勇修缮村路的刘炟一众人在接到消息后,也急忙放下手中的活儿赶了回去。 此时桃源村的气氛可谓是剑拔弩张,方才从田间赶回来的村民不太清楚是什么情况,还以为是流寇来抢夺他们刚刚收获还未来得及装仓的粮食,所以他们对这群流民是吹眉瞪眼。刘炟等人还在赶回来的路上,所以村民们一时间也不敢轻举妄动。 当刘炟等人赶回来的时候,村民们正手持着各式各样的“武器”对着流民们大呼小叫着,让他们赶紧离开。但是这群流民既不离开,也不没有人站出来解释什么。 这时,村民们见刘炟带领乡勇们回来了,他们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刘队长,你们可算回来了!”一位年纪稍长的村民说道。 “陈叔,这些是什么人?”刘炟问道。 “这些人也不知道是从哪里过来的,赶也不走,问话也没人吱个声。您说怎么办?”陈姓村民回答道。 “这样啊!”刘炟打量着这些流民,抱了抱拳,问道:“诸位是从哪里来的?” 见有人问他们话,流民们反而都低下了头,无人回答。这时,有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从人群中走出来说道:“我们是山南面赵家屯的,也不知道怎么得罪了颖水的龙王爷,一水淹了我们村子,秋收还没开始粮食就被水淹了,村子也没能幸免,大家伙就只好流窜到这里来了。” 说话的男子跟周围的流民比起来似乎有很大的不同,这些流民中男性大多都是衣着破烂,双眼无神,年老体衰,表情木讷。而这名男子双眼有神,身体健壮,声音铿锵有力且浑厚,根本不像是遭受灾难的难民,反而更像常年锻炼,且无衣食之忧的富家人。 刘炟凭借着对习武之人的了解,看出了此人与其他流民的不同之处,再想到前些日子从一个行脚商那里得知的有关赵家屯的情况,便身形一定,提高了警惕。 刘炟双眼精光一闪,凌冽的目光直射向那名男子,他冷哼道:“赵家屯?赵家屯不是被红道教的人管着吗?怎么来我们桃源村了?”见刘炟语气强硬地道破了他们的身份,那名男子心中顿时一惊,知道自己露出了马脚,让对方起了戒备之心。 那名男子心下一狠,突然从人群中冲出,不知从哪里抽出一柄匕首刺向刘炟。与此同时,躲在男性流民背后的女子们也跟着也拔出了短剑,娇喝了一声冲向村民。 刘炟见情况急转,大喊道:“弟兄们,注意保护好村民!” 乡勇虽然算不上训练有素正规军队,但是也有一些行伍的底子,他们起初有些慌乱,但是马上就恢复有序,他们迅速形成一道人墙,将村民们都护在了他们的身后。 原来,这群流民不是真正的流民,而是红道教河南府分坛的教众。 大唐境内有两个来自西域的宗教,一个是红道教,一个是摩尼教。这两个宗教同属波斯祆教,也就是俗称的拜火教。 众所周知,道教乃大唐国教。自国初以来“崇道抑佛”一直是大唐帝国的宗教政策,太祖皇帝认老子李耳为先祖,他曾三次召集儒、释、道三教人士进行佛道之辩,在辩论无果的情况下,他更直接作出了“道大佛小”的结论。 当然了,眼看地位有所下降的僧侣们自然不甘如此就范,于是他们找到了太子李建成,而道教的王知远等则选择支持李世民,结果可想而知。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不久便下达了抑佛诏令。头脑再次不大清楚的众僧居然又一次上表力争,表示激烈反对,弄得李世民很不高兴,说出了“语诸僧等,明诏即下,如也不伏,国有严科”的狠话。 而刚刚传入中原不久的摩尼教却并没有看清形势,错误地以为佛教在中原的地位不可撼动,便将摩尼教教义与中原佛教禅宗的教义相结合,大立宗门,广招门徒。 这一举动无疑让刚刚即位不久且本就对佛教持有偏见的太宗皇帝十分不悦,动不了少林寺这样的佛宗,还治不了你一个外来伪佛了?于是太宗皇帝一道的“破尼令”,就将摩尼教赶出了中原。 摩尼教因此大举西迁,迁至了阳关一带。这也致使中原地区的原摩尼教信徒突然形成了短时间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