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合作 (第2/2页)
。 三位大佬儿坐在河边,晒着太阳饮着小酒,别提多舒服了。 三个家伙都很鸡贼,知道佳酿的厉害,很自觉的换了只能装三钱酒的小杯子,而且每次都不倒满,充其量也就二钱左右。 这样的喝法,十杯才相当于曲水流觞上的一樽,很难喝醉。 他们名其名曰等待鲜鱼上钩,佐以美食才能大口畅饮。 看着在青石板上练字的秦墨,徐灏赞叹道:“子翊果然刻苦,此石板至少使用七八年以上,否则不会出现暗斑色泽,这份努力堪为众生榜样。” 贺昶点头,附和道:“寒门贵子,说的就是这种学子。” 对于这样的夸赞,秦墨本人除了鄙夷,还是鄙夷,他自嘲道:“如果不是因为穷的用不起笔墨纸砚,孙子才愿意用八年的青石板呢!” 徐灏一愣,然后哈哈大笑,竖起大拇指说:“子翊真性情。” 秦墨转过头看着三人,一本正经道:“话说,你们不觉得书道文士的各种用品太贵了吗?文宝斋都知道吧,就是县城里最大的文房四宝店,东西贵的吓人,我好不容易赚来的几百两银子,还没在兜里捂热呢,就全部落进了掌柜的腰包。 每次逛文宝斋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的萌生出一个想法,那就是蒙面纵马当一回强盗,抢了他娘的,让他们把价格定的那么高,而且还一分钱都不肯便宜,觍着脸说这叫童叟无欺,太过分了!” 他说的唾沫横飞,只是没有发现徐灏的脸正在快速变红,而且满是尴尬之色。 “咳咳。”他干咳两声。 贺昶和古孟的表情也变得精彩起来,古孟一个劲儿的给秦墨使眼色,意思是别说了。 秦墨不以为然,哼道:“为什么不能说,难不成文宝斋是你家亲戚开的,别开玩笑了,要真是这样,你会穷到没地方借钱的地步?” 古孟也闹了个大红脸,其实只要他去青楼里转一圈,姑娘们肯定会慷慨解囊,但他性格孤傲,加上心中的道德约束,所以是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那个文宝斋……”徐灏像是做出了某种重大决定,咬着牙说:“……本官会让人去传话,让他们尽量降低售价,为书画二道的文士创造便利。” 秦墨把手一拍:“县尊大人此举甚好,定能获得文士们的赞扬,如果文宝斋的人敢不给您面子,就派人封了它。” 徐灏的脸更红了,小声说:“本官愧不敢当,实话实说吧,文宝斋是我们徐家开的!” 秦墨瞪大眼睛,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怪不得文宝斋的人那么嚣张,不管是多大的买主,从来都是一副爱买不买、不买拉倒的表情,原来是有县尊大人和徐家在背后撑腰。 古孟白了他一眼,意思是不让你说,你非的说,现在满意了吧? 秦墨很无耻的转过头,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做出一副专心钓鱼的样子。 尺余长的金鳞红尾鲤鱼很快被钓上来,古孟自告奋勇的上去帮忙,不是因为他勤快,而是三人之中他的酒量最小,接续喝下去早晚会喝醉,虽然他嗜酒如命,但是跟鲜鱼比起来,美食也是必不可少的。 两刻钟后,全鱼宴摆上桌。 徐灏和贺昶已然微醉,却并不影响他们大快朵颐,外加拉着秦墨一起喝酒。 酒过三巡后,徐灏眼珠子一转,装作不经意的样子,说:“子翊啊,《齐民要术》一书本官曾阅读过,里面的确讲过酿酒,却都是寻常之法。你的这种酒不但晶莹剔透,不同于其他酒水的浑浊之态,而且酒力大的惊人,为何?” 秦墨放下筷子,一脸泰然的说:“贾公的《齐民要术》中的确没有此酒的制作方法,晚辈是从补遗篇中获得,于前日进行试制,经历数次失败之后,方才获得成功。” 他料到会有人询问,所以早就想好了说辞。 《齐民要术》成书于北魏年间,距今已有近六百年,是一部伟大的农学著作,囊括农林桑植、畜牧兽医、储藏酿造等知识。 这是一本巨著,但不可避免的也有一些疏漏和错误,后人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总结出更有效的方法,便形成了所谓的补遗篇。 到今天为止,补遗至少出现过上百篇,有的与原著一起刊印,有的则淹没在书海之中,更有甚者成书之后从未现世,而是被人私藏。 所以,秦墨的这个理由算得上无懈可击,就算是学富五车的人,也不敢说自己看过所有补遗篇。 如果有人刨根问底,他完全可以说是从一本私藏本中获得,你没见过,不代表蒸酒法不存在,只能说明你孤陋寡闻而已。 和他预想的一样,三个对这个解释深信不疑。 徐灏心里明显是有事儿,又问:“子翊,你看的是哪一篇补遗?” 秦墨微挑眉毛,心道这家伙想要干嘛? 他一脸平静的说:“至于是哪一篇我也不知道,当时我还年幼,父亲从北地行商归家,带来一包榛子,我发现包裹榛子的纸上有字,便展开观看,继而得到此法。成年之后我曾留意,但从未找到过此篇补遗,估计是某个人随便写的吧。” 他深知此法的重要性,当然不会轻易透漏出来,就算是徐灏也不行,毕竟关系到自己日后的钱财来源。 徐灏放下酒杯,正色道:“子翊,可否将此法转让给徐家?” “怎么,徐家对酿酒之法也感兴趣?”他眨着眼睛问。 徐灏点头,说:“徐家有几间酿酒作坊,所制酒水主要供应江北之地,在三京和各大府城皆有售卖,但因为竞争激烈,销量并不好。身为徐家子弟,本官尝尝思索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此酒香醇无比,定能获得世人青睐,所以本官代表家族向子翊讨要秘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