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过目不忘 (第2/2页)
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已经走完了大半个迷宫,地图也完成了一大半。 接下来他动用一心二用的本领,一边继续探路,一边在地图上寻找那条通向出口的路。 两炷香的功夫,他找到一条精准的路线。 其实到现在为止,他也只是走了三分之二的迷宫而已,这并不奇怪,正确的路线不需要穿过整个迷宫,而且通向出口的路线也不止一条。 他加速走进自己认为的最佳路线,只用了一盏茶的时间,便轻松找到出口,天空中的沙漏还剩下三分之一的沙子。 迈步走出大门,他长出一口气,侧面是一条通向二层的石质楼梯,楼梯旁边是四尺高的莲花柱头,正上方有一个长方形的凹槽,暗合童生铭牌的形状。 他从兜里掏出铭牌放上去,随着“咔”的一声脆响,柱头上方出现白色气雾组成的两个数字:六和七。 这说明他是第六十七个通关的童生,之前已经有六十六人完成考验。 至于他们是用何种方法通关,秦墨并不知晓,但事实证明自己的方法还是很实用的,能在四千多人里排到第六十七名,绝对是好成绩。 通过莲花柱头的确认之后,即便是没能通过下一层的考验,童生下次进繁星塔时可以走南门,从楼梯直接进入未通过的那层,无须重新接受第一层的考验。
他取回铭牌,迈步登上弧形盘旋向上的楼梯。 三十六级台阶之后,他来到第二层,转过楼梯平台,是四个造型相同的石门,唯一不同的是门上方的条石匾额,以及不同的篆体字。 左边第一道门的匾额上写着一个“琴”字,字体苍遒有力,一看就是出自名家之手。 第二个门是“棋”字,第三个门是“书”字,第四个门是“画”字。 也就是说,不同书道的童生要选择不同的大门进入,秦墨毫不犹豫的走向第三座石门。 一脚跨进石门,眼前的景象从黑夜变成白天,但是天空中阴云遍布,一眼望去灰蒙蒙的。 而他面前是一座面积颇大的碑林,矗立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石碑。 他迈步向前,越往里走石碑的年份越久,边缘出现严重的风蚀痕迹,有些甚至开裂和缺少一脚,碑座更是残破不堪。 再往里走,断成数截的石碑比比皆是,随意的堆放在碑座旁边,有些则已经不见踪影,只剩下半截残碑孤零零的耸立在碑林之中。 一路走来,这些石碑都很普通,虽然有很多都写满碑文,歌颂墓主人的一生功绩,但少有名家所写,多数都是籍籍无名之辈所书。 再往前走,当他看到一座《虞恭公碑》时,眼睛不由自主的一亮。 此碑是欧体创始人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当时他已经八十岁了,笔法可谓炉火纯青,是欧楷碑帖中的精品,被历代的书道文士所推崇。 秦墨入门所学便是欧体,对此碑帖极为熟悉,现在能看到碑刻原石,自然是很兴奋的。 他快步走过去,对着碑文字体如饥似渴的阅读起来。 石碑的下半截有一道明显裂缝,数十字因此受到影响,他清楚记得此碑在宋朝是断为两截,故而损毁,应该就是这条裂缝造成的。 此碑断裂之后,下半截不知所踪,以至于宋代以后的拓本只有上半截八百余字,由于缺字甚多无法通读,造成此碑虽然很有名,但临习者甚少,远不及《九成宫醴泉铭》所受的追捧程度。 趁着文位圣石世界里的此碑尚未损毁,作为书道文士的他,当然要一睹其全貌。 盏茶过后,他完成全碑通读,仿佛饮了一大杯美酒,浑身舒爽无以言表。 但同时他也意识到一个严重问题,放眼望去这一层全是石碑,至少有几万座之多,称之为碑林十分贴切,但该如何过关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