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第1/1页)
在正式动笔之前,我想说一些话,姑且叫自序吧。 路遥,是我最尊敬和崇拜的文学大家和前辈,他虽然在人生的路上仅仅走过了42个年头,但他没有虚度自己的生命,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黄牛,一直在生养他的那片黄土上辛勤的耕耘,给我们留下了《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等作品。他虽然已经逝去了整整20年,但他的作品却激励了我们整整一代人,当年的我们因此而开始探讨人生,怀着火一样的热情投入到了生活的广大天地。 《人生》是路遥准备了近两年完成的,这部小说在80年代初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还排成了电影。当时,人们认为路遥再也跨越不了这个高度,不可能再写出超越《人生》这样的作品,而路遥没有就此停下,他走出了《人生》所带来的光环。 六年后,也就是1988年,他把一部更宏大的作品呈送到世人面前,那就是《平凡的世界》这部现实主义巨作,这六年,他付出了牛马般的劳动,过着苦行僧一样寂寞、孤独的日子,但是路遥用劳动证明了一个道理:艺术创作是没有高度的,是永无止境的。 路遥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以其独有的人格魅力和他的作品所散发出的精神动力却没有消失,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很多思考,一些东西可以说已经渗透到了我的血液和骨子里。路遥本人和他的作品所给予我的那种精神食粮我一生都受用不尽,就像他一样,在生活的路上,我丝毫不敢懈怠,虽然我已走过了40多年碌碌无为的人生,不知不觉已人到中年。 路遥在40岁以前完成了他少年时代的梦想,写出了一部三卷头、时长跨越了10年的长篇——《平凡的世界》,而且轰动了当时的文学界,还获得了矛盾文学奖。而我现在,就像当年的路遥一样,也有一个鲜活的梦想在心里抑制不住的跳动,那就是在50岁前也写出一部像《平凡的世界》那样的小说。 《平凡的世界》以1975——1985年间的社会变革为主题,写了双水村人在这10年当中的悲喜兴衰。而我有一个大胆的设想,那就是从1986年开始,到未来的2016年,时间跨度30年,写一写我的家乡和生活在冀西北这片热土上的饮食男女。 我知道,自己没有路遥的如椽之笔,不能创作出像他的作品中那样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但我和路遥一样有着一颗热情、善良、质朴的心,有着一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犟劲和吃苦耐劳的韧劲,有着一种对文学的狂热和无私奉献精神。 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公务员,不是一个挥笔成文的作家,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具有驾驭长篇创作的能力,更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我的内心告诉我,我不能放弃这次创作冲动。 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清醒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要干什么,我的人生积累需要一次勃发,如果因为懒惰而错失这次心灵蜕变的良机,我的一生将会与文学无缘,那样我会追悔莫及。 我是一个自信的人,但我没有把握确定在文学这条路上能走多远、能否成功,也许我会写得一塌糊涂,以失败而告终。可是,我必须试一下,而且要全力以赴的去做,我需要去圆我曾经痴迷的文学梦,我也需要证明我自己,那就是写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作品来。 也许这个东西人们不喜欢、不接受,但是我会坦然面对,因为我是一个享受过程的人,只要我尽力了、付出了,至于结果如何,我会看的很淡,或者说看得开。 当然,我还是希望自己能成功,希望自己的劳动有所收获,开出清香之花,结出甘甜之果。
1985年,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部书的终点,而对于我来说,却是创作的起点。我会从1986年写起,写出生我养我这片黄土地上3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中国的改革在继续,我们的农村在发展,农民的生活在改善,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 因此,我的作品所表述的内容是路遥作品那个年代的延续,而不是他的作品的续集。 虽然都是农村题材,但人物和环境已是大不相同,主人公的命运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向更广泛的层次延伸。不过,我和路遥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写的都是黄土高原边缘地带平凡的农村人的平凡生活,我们的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是相通的。 因此,我想沿用“平凡的世界”作我的书名,不知是否有抄袭之嫌,可我实在想不出有更合适的文字来统领我的作品。如果路遥地下有知,我想他会理解我、支持我的,因为我是在沿着他未走完的道路,去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写到这里,我想,这个自序应该结束了,最后说一句勉励自己的话:拿起来就不要轻言放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