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八章 天坛佛会 (第2/2页)
何,为何却说出如此话语?” 慈尘道:“小僧的确不知万物为何,但只要证明禅师不知万物为何,便算小僧胜了。” 大庄方才醒悟,明白了自己为何会败,就是他把万物放到了豪宅之上,但万物又其实万物两个字所能形容的,所以会败。 大庄就下了天坛,同时这慈尘所说的道理,也让许多僧人暗自揣摩,不敢轻易上天坛。 杨邺又望了眼方绩,低声道:“你以为腾蛇是你的,其实腾蛇不是你的,腾蛇是别人的,腾蛇从来就不是某一个人的。” 方绩抬头望了杨邺一眼,沉默不语。 良久,方绩道:“我知道。” 杨邺也能理解方绩,知道归知道,但是遗憾是遗憾,虽然说要看开,但真能看开的人没多少。 从来就只有看得开与看不开,没有第三。 这时又有僧人上了天坛,是一名年轻的僧人,而本阳、大庄、慈尘三人,俱是老僧。 天坛佛会上很少会有年轻僧人,因为年轻僧人根本不了解佛理,但一旦有年轻僧人参加天坛佛会,说明绝对是不简单的。 很明显能见到刚刚获胜的慈尘,绷紧了身体,不会有丝毫松懈。 年轻僧人法名普亮,是光明寺中普字辈的僧人。 当年轻僧人道出法名的时候,寂静天坛四周,响起了一阵轻微的议论声。 “正、善、普、广,厉害了。” “据传是正行法师的弟子,潜心修习佛法,肯定不简单。” 这位正行法师就是光明寺的方丈,主持老僧,佛法极为精深。
杨邺在听到后,扭头道:“这位正行大师,一定不正行。” 方绩失笑,真是什么时候都有心情说笑。 普亮一身白色僧袍,面目虔诚,甚至感染到了身前的慈尘,让慈尘也变得虔诚起来。 坐定之后,两僧沉默片刻,还是普亮先出声。 “慈尘禅师,小僧有些疑问,禅师能否为小僧解惑。” 慈尘心道不妙,他才犹豫了一下,就被抓了先。 “普亮禅师请言。”慈尘道。 问的人往往有很大优势,如果佛理精神的话,能带动对方的思绪,让对方顺着自己的想法,我想什么,你就想什么。 所以方才大庄才会失败,慈尘才会胜利。 而面对普亮,慈尘明显没多少优势,佛理的话普亮一定胜出,所以慈尘才会犹豫。 普亮也不客气,道:“假使有一村落,遭恶人袭击,该不该诛杀那名恶人?” 慈尘道:“为恶之人当诛。” 普亮又问道:“假使那名恶人,是为了生存,该不该诛?” 慈尘道:“行恶就是不对,该诛。” 普亮继续问道:“假使那名恶人,为的是家中重病的母亲,那该不该诛?” 慈尘犹豫片刻,还是做了决定,道:“该诛。” 普亮又道:“假使诛了那名恶人后,其家中老母病死,该不该诛?” 慈尘又犹豫片刻,道:“不该。” 普亮又道:“假使没有诛那名恶人,村子遭难,该不该诛。” 慈尘再度犹豫,一村怎比两人,道:“该诛。” 普亮道:“假使那名恶人没袭击村落,但家中母亲病故,该不该诛。” 慈尘便道:“不该。” 普亮又道:“假使禅师到了那种情况,是会袭击村落,还是放任母亲不顾?” 慈尘道:“小僧会袭击村落。” 普亮道:“那就该诛。” 慈尘道:“小僧放任……” 慈尘终究没说出来。 普亮又道:“假使那名重病的母亲,是因为村落的袭击才重病的,而其儿子为了重病的母亲去袭击村落,该不该诛?” 慈尘道:“该诛。” 普亮问的是村落该不该诛,而不是那名儿子该不该诛。 普亮继续道:“假如恶人的消息,也是那个村落散出的,那该不该诛?” 慈尘道:“该诛。” 普亮问的,依然是那个村落该不该诛。 普亮又道:“这些问题,也是小僧的师傅当时问小僧的,小僧的回答跟禅师一样。” 慈尘合掌,问道:“那正行法师又是如何解惑的?” 普亮便道:“这些问题看似荒诞,但却是真实生过的,而那名恶人,就是小僧的师傅。” 慈尘明了,再次合掌,走下了天坛。 普亮便闭上双目,在天坛静坐,等待下一位僧人。 杨邺又扭头说道:“这的不错,对错两个字很模糊,但又一目了然。” 方绩点点头,承认这的有点道理。8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