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14 兔子逼急了还咬人呢! (第1/4页)
陶候爷是老狐狸,话说的漂亮,只管把事情往皇上身上推,俨然他和陶贵妃是迫于无奈。 其实庆隆帝只言,若果陶府的事真是顾还卿做的,便全权交予陶贵妃与陶府处置,但若不是她做的,问清了别冤枉好人。 但陶贵妃已认定了顾还卿,早下定决心,她认也好,不认也好,趁着有陛下的旨意,一举要了她的命。 反正顾还卿一死,此事盖棺定论,管她冤不冤。 所谓“县官不如现管”,上位者颁下旨意,纵然旨意是善意的,下面的执行者也可能会见机矫旨——横竖上位者只注重结果,那些细枝末叶,他们想关心也关心不过来。 陶贵妃敢拿圣旨做文章,自然有绝对的把握。 她在深宫这么多年,对庆隆帝的心思也揣摩了个七七八八,只要不是动摇国之根本的大事,在许多事情上,庆隆帝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正因为如此,她才有恃无恐,根本不怕姬十二去皇上面前拆穿她。 毕竟于庆隆帝而言,顾还卿只是一个身份卑微,且无足轻重的女子,而她却是当朝贵妃,便是错杀一个民女,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何况她也不算错杀——设若庆隆帝知道顾还卿惑乱皇子心思,引诱得三皇子要立她为正妃,并与他最疼爱的十二纠缠不清,陶贵妃相信,不用她出手,皇上也会想方设法的鸠杀顾还卿。 这毋庸置疑! 历朝历代都不乏这样的例子,红颜祸水,尤其是那种能引起几位皇子感兴趣的红颜,且背后无雄厚势力做依仗的女子,恐兄弟阋墙,皇上、皇太后和皇后一般会赐死此女,早日消除隐患。 而现在的顾还卿已成了陶贵妃的心头大患,不管是为她的娘家着想,还是为姬非晚,顾还卿都都留不得! 不除,她寝食难安! 她与陶候爷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拼着今日得罪姬十二,也要让顾还卿命丧于此。 她就不信,三四十名神箭手,会找不到一个机会射杀顾还卿。 至于那些神箭手,他们皆来自于神箭营,因事先得陶贵妃的喻意,只要不伤到轩辕王,把顾还卿射成箭猪都没关系。 故而有一个神箭手瞄准机会下手后,另外那些蠢蠢欲动的神箭手也纷纷找机会开射。 列御火和铁龙斩掉几支利箭后,姬十二忽然忍痛上前,将顾还卿挡在身后,运气朗声道:“不惧沧海宫紫焰令追杀者,尽管放箭!” 闻言,那些箭手反而犹豫了,此事非同小可!沧海宫的紫焰令一旦发出,那必是至死方休——除非你死,不然你就等着一辈子被追杀吧! 顾还卿伸手点了点姬十二的后背,她有话要说,但此时陶贵妃开口了。 “十二,你理智点。”陶贵妃翘起兰花指抿抿鬓发,心平气和对姬十二道:“他们只是奉了陛下的旨意行事,你这般威胁他们,岂不是叫他们抗旨?抗旨是什么罪名,你不会不知道,那可是要诛全家的,严重的甚至会诛九族!” 姬十二危险地眯了眯墨眸,正要说出更狠的话,远远有人喊“贵妃娘娘箭下留人”。 是年轻女子的声音,在此刻两方对垒时显得尤为清晰。 顾还卿等人回头一望,发现竟是慕明月带着两个俏丫鬟,纤手微微提起长裙,娇喘嘘嘘的往这边狂奔而来。 灯火阑珊中,她未绾上的青丝随风舞动,雪色裙裾飘飘,面容绝美,身姿窈窕,恍若九天仙子下凡尘。 那脱尘绝俗,美貌非凡的样子惊艳了众人。 慕明月的速度不慢,不消片刻已至顾还卿等人近前,另一头的陶贵妃挑了挑眉,眯起妩媚的眸子,语气不善地质问:“慕明月,这么晚了,你来这里干什么?没看到本宫在这里奉旨拿人吗?” 慕明月喘息未定,不停的吞咽着口水,显然跑的太急,她的身体一时受不了这激烈的运动。但仍撑着上前几步,遥遥对着陶贵妃盈盈行礼,力持声音平稳:“贵妃娘娘且息怒,明月此番前来,是专程替还卿做证的。” “……做证?”陶贵妃先是错愕与讶异,尔后又冷笑不止:“慕大小姐,你这是什么意思呀?” 慕明月垂着眼睑,咬了咬唇,异常认真地道:“启禀贵妃娘娘,三月三陶府出事的前后两夜,还卿她都与明月在一起,自始自终未曾离开过,贵妃娘娘若不信,可以去问问家父,家父可以为明月作证。所以三位陶公子并非还卿所伤,望贵妃娘娘明鉴。” 她的一席话,犹如在平静的水面投入一块巨石,水花四溅。 陶贵妃望着慕明月的目光恨不得把她吃了,陶候爷也神情不豫地望着她,想当然耳,都到这份上了,冷不丁跑来一个坏事的程咬金,谁不着恼? 顾还卿和姬十二等人没料到慕明月会跑来作假证,而且还把尚书令大人带进来了,心里难免疑云阵阵。不过此事对顾还卿有利,姬十二自然要善加利用。 “贵妃娘娘与候爷还有何话可说?”他拢紧披风,语带不耐:“有慕大小姐作证,相信你们应该知道还卿的清白了吧!本王尚有要事去办,没空和你们在这里蘑菇。” “十二你有事便快快离去,顾还卿必须留下,光凭慕大小姐的一面之词,何以为证?” 陶贵妃岂肯善罢甘休,对慕明月怒目而视,语气尖刻地道:“何况,谁知道慕大小姐说的是真是伪。” 慕明月忙说此事千真万确,我父亲及慕府众人皆可作证。 奈何陶贵妃铁了心,对慕明月的话置若罔闻,只悄悄对陶候爷使了个眼色。陶候爷即刻抬眸,意味不明的望了望右铡的屋顶。 那里面有陶家的人,一收到陶候爷的指示,马上有几名弓箭手拉弓放箭,并同时大声地道:“轩辕王,吾等奉旨行事,若违旨,一样难逃一死,且会祸及家人,望王爷见谅。” 这话极具煸动性——沧海宫不好得罪,陛下也不好得罪,不过沧海宫名门正派,且讲江湖道义,一般一人犯事一人当,从不祸及妻儿,陛下就不一定了,动辄诛你九族,灭你满门…… 两厢一对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