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带舰你怕不怕_第191章 一机八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1章 一机八用 (第1/2页)

    当年在哈工大,伍明悦听到舒创的筹款公演,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就像中文系博士生看着小学生写的600字作文《我要造火箭》一样。

    叱咤江湖多年的老爹地,看到不听话的叛逆儿子。

    “我要买gtr!”

    “我买辆奔驰给你。”

    “我要买gtr!”

    “加劳力士?”

    “我要买gtr!”

    年轻人有梦想,有激情不是什么坏事,如果直接泼冷水,人家孩子垂头丧气不干了,航天产业没有新鲜血液进来,等伍明悦他们这些老人死了之后就没人传承了,那样更不好。

    所以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伍明悦给了他们一次机会。

    不就是gtr吗,给你买就是。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拿出500万,再加上舒创是从联想出来的,拿了联想之星的500万,这才有了1000万的天使基金。

    2015年12月,零一空间成立。

    2016年上半年,舒创的团队设计出一款运载火箭总体方案,相当于纸上谈兵成功了。

    “但那个时候,我们解决不了动力问题。”

    “一是没钱从头开始搞研发,二是没实力造发动机。”

    “对,这点我们不否认,作为一家初创公司,我们就拿着哈工大和联想的1000万招兵买马,怎么可能制造发动机?”

    “等我们从比亚迪拿到a轮融资,有钱之后,就和蓝箭一起去找航天科技买发动机,合同都签好了,结果碰到一纸禁令,不准航天科技卖发动机给民营企业了。”

    “但是蓝箭在禁令生效之前买到三台,足够支撑他们一次发射任务,我们订单排在后面,一台都没买到。”

    舒创和马经纬说起这件陈年往事,语气里是说不出的唏嘘。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零一这家最早成立的民营火箭公司,一开始就掉了链子,落后于竞争对手蓝箭。

    资本只看结果。

    你没有,蓝箭有,人家就投蓝箭。

    舒创为了获得更多投资,不停地在画饼,诸如2017年立项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2018年发射小型运载火箭,2022年发射中型运载火箭,2023年立项太空飞船。

    然鹅,他们画的第一块饼,2017年搞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舒创和马经纬就跳票了,没技术,搞不了,他们还是只能搞固体燃料火箭。

    到了2019年3月,成立时长三年半的零一公司,进行固体燃料火箭的首次轨道发射,结果掉了下来。

    投资人没指望你们搞液体燃料,结果固体燃料也掉下来?

    公司受到巨大打击,资本信心严重受挫。

    舒创当时还说出一句话:“中国民营火箭公司就没有人拿得出2亿美元来搞这个液体火箭发动机!”

    结果没过两年,被人piapia打脸,打人的还是他们的老对手,蓝箭。

    蓝箭在2022年底发射了一枚朱雀二号液体火箭,虽然首飞失败,在大气层失控,但蓝箭仍然是业内公认的强者,直到现在,蓝箭也是三家头部公司之一。

    这叫什么?

    一步错,步步错。

    一次落后,次次落后,节奏全乱了。

    舒创和马经纬实在不好意思说出后面这段屈辱经历。

    中国的民营火箭公司距离马斯克的spacex太远了,spacex在2012年就开始给国际空间站运输货物了,追不上啊……

    杨吉祥问:“那你们现在还搞火箭技术吗?”

    舒创摸了摸鼻子:“搞,肯定搞啊,公司百多号人呢,都是我们积累的精英。”

    马经纬也开始吹起来,说他们研发了一款综控机,有综合控制器,箭上计算机,gps接收机,配电器,中心程序器,发射机,中间装置,二次电源,一机八用。

    杨吉祥听的耳朵都要竖起来。

    好屌啊!

    一机八用!

    还只有国内同行企业的同类型产品重量的十分之一!

    马经纬说:“我们还有液体发动机技术,其实我们造出来过。”

    伍院士听不下去了,摆摆手:“你们把项目文件拿来我看看,不用细节,我只看主目录和验收表。”

    舒创和马经纬有些尴尬,马经纬只好亲自去拿,他们昨天忙活了一晚上,就在准备这些。

    等他拿过来,这些都属于不会泄露公司技术的文件。

    伍明悦翻看了几眼,差点破口大骂,什么玩意儿?

    零一设计的固体燃料火箭都特别倾向于保守型,像矢量喷射管调姿这种先进技术一个没用,就好像皮实耐艹的桑塔纳。

    高情商的说法是,求稳,低成本。

    低情商就是,技术太烂,只能搞这些低端货。

    马经纬说他们造出来的液体燃料发动机,伍明悦看到参数,恨不得捂眼睛,这就是姿轨控动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