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新书感言+朝堂番外篇 (第1/2页)
看到好友会元兄写了一篇新书感言,看过之后感慨不已,在下按捺不住,也写一篇,其实也算将近二十万字的总结。 当然,读者大大们就当我是在卖一波萌好了,既然你们不愿意吐槽,那么只有我来吐了。。。 写书的艰辛与痛苦,只有自己亲自码子了才能深切体会,以往看别人的小说轻轻松松,感觉非常简单,其实只有当自己踏入了这一行,才明白内里的苦和泪,还有寂寞。 由于我是新人,虽然以前也写过很多东西,但还是不太明白现在网络小说的写法和构架。 所以,也不知道这本书中的爽点和特色究竟能否给大家带来欢乐,读者大大们又不肯拔冗指点一二,那么我只能凭着自己所思所想,慢慢去摸索了。 我在之前写的作品相关里曾今说过,本书的主角是要慢慢成为文武双全的英雄的,所以这本书里可能夹杂了太多武侠式的写法,不知道算不算得上别人口中所说的毒点。 但我在这里可以拍胸口说,这真的是我开书时始料不及的,记得不是有人说过人人都有一个武侠梦吗,所以我才在书中尽可能地穿插了这些内容,只是为了求大家一乐,为本书增加一点情怀。可是,万万没想到,这种方式也许并不能被大家所接受,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看着金庸和古龙长大的。 我算是大大失策了! 可惜,这本书的框架和设定基本已经定下来的,这时候要更改可就麻烦大了。 所以,我在此恳求读者大大们,如果你们喜欢书中涉及的武侠风的,那么我自然也是欣喜不已,如果你们看不惯这种风格的,请一眼带过就好,毕竟这本书的主线内容并不是打斗和江湖,而是朝堂和官道。 在我的设想中,主角只是开始学了一些武艺,以便在这乱世浊流中自保,然后凭借着所学的武艺击败了恶势力,由此得到了朝堂上权贵的欣赏,并由此进入朝廷,开启了仕途的艰难之旅,这也是我在简介中说的由武道入文道的原因所在。 其实,本书就是讲述一介书生从朝廷的低级官吏做起,一步步走向权利巅峰的。所以越是到了后面,主角亲自出手武力解决问题的机会将会越小,更多的是运用权谋和势力来做成事情。到了最后,基本不用主角出手,一句话就可以搞定很多事情了:) 写武斗的地方,也许会写得天马行空,天花乱坠,但作者保证,写文斗的地方,必定会文的一塌糊涂,尔虞我诈,权谋滔天。 主角也将经历明末的各大历史事件,比如奢安之乱(巡按),比如跨海开台(按察使),比如开读之变(兵部侍郎),比如宁锦之战(辽东经略),比如。。。 呵呵,你们懂得,再说又是剧透了,请容我保留一点点期待,也请大大们多多支持鼓励,因为没有你们的陪伴,孙越陵的成长之路就必定艰难重重,荆棘密布。 容我最后吐槽一句,在网上,在论坛,在贴吧,天天听说大家都看惯了爽文,看惯了种田文,看惯了正步走和排队枪毙,那么,我就尝试着稍微加一点点改变,加一点点创新,怎么就不能入大家的法眼了呢? 难道网文真的是意yin无敌和脑洞至上吗? 哎! 上面也已经说了,这本书的框架其实已经定下了,所以作者君可以脑补发生在将来的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剧情,并且可以随时将这些内容给码了出来,下面奉上一章朝堂番外篇,求大家看在我辛苦码了一下午的份上,收藏和推荐一波吧!!! ———— 朝堂番外篇: 今日是大朝会,所以孙越陵起了个大早,早早候在了午门外。 他如今是从五品的兵部员外郎,头戴三梁冠,身着青袍银带赤罗裳,白袜黑履,手执象牙笏,朝服补子绣纹是一个白鹇,一身行头终于也随着他的品级而变化,不再像以前那么简单粗鄙了。 按照惯例,朝会为三日一小朝、五日一大朝,但从天启的爷爷辈开始就一直怠政免朝,所以大明的朝会制度也渐渐形同虚设,只在有重大事务、重要边情发生时才召开。天启本人更是个玩主,上朝的次数也少的可怜,能有今日如此规模的大朝会,简直就是经年不遇。 此刻,朝房内外已经站满了候朝的官员,朝鼓三通响后,文武百官依照左文右武、品秩高低陆续站定,从左、右掖门鱼贯而入,过皇极门往皇极殿而去。太监鸣鞭,天子仪仗衣甲鲜明、仪仗整齐地立于皇极殿内外,紧接着朝钟响起,立于大殿丹墀之下的文武官员依次进殿,朝见天子。 锦衣将军、校尉们身着铁甲盔胄,于御道两侧站定,与文武官班握刀相向。丹陛之下钟鼓司奏乐,锦衣力士张五伞盖、四团扇联翩自东西升立座后左右,内使二人一执伞盖立座上,一执“武备”立座后正中。 天启安坐大殿正中,再次鸣鞭之后,鸿胪寺唱“入班”,文武臣工行一拜三叩首礼后,接着便开始朝会奏事。 今日举行大朝会,其一是因为河北滦州地震,毁城垣、房舍无数,百姓遭灾伤亡,损失巨大,朝廷不得不商议赈灾抚民的办法;其二是因为荷兰人侵占澎湖,筑城自守,要求与明朝互市,又勾结沿海海盗,时而sao扰沿海郡县,由于这件事涉及外交方面,朝廷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孙越陵虽然能够跻身朝堂之内,但品秩仍旧不算高,所以立在文官队伍里面靠后的位置。 今日之朝会,表面上是朝议赈灾和剿寇两件大事,但他心里明白,东林党决定接着此番朝会之机,发动众御史、科道言官上折言事,重点针对将汪文言弹劾入狱的御史章允儒和傅櫆二人,挫其言论,辩其所指,极力将汪文言搭救出狱。 这件事也是得到了叶向高和赵南星的同意、在他们二人授意之下而为的。汪文言是东林的命脉所在,东林党岂会眼看着阉党为所欲为通过汪文言来构陷自己,所以,汪文言是不得不保,不得不救。 朝会开始,循着惯例问询了一些外国使节外交要求、离京官员谢恩陛辞之事后,便开始了今日的主要内容:赈灾和剿寇的事宜。 这是户部和兵部职责内的事情,自然有两部的官员出班向皇上陈述事况、建言以对,户、兵两科言官也就此事发表了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对于赈灾这件事,朝中众位官员的意见大多一致,都表示要尽快拨付赈灾米粮、安置受灾难民,于是天启命户部侍郎郑三俊为钦差,即可调配人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