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穹之破晓_第二十章 行者通都(d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 行者通都(dū) (第1/3页)

    三千年前,造化大劫,劫光隐没之后许多人忽然发现自己体内凭空衍生出了两股如同臂膀般控制自如的神秘力量。

    当世各大势力和百家为了追溯神秘力量的根源,一边收揽各类古籍、典藏、传说、秘闻,一边广邀各路隐士大能共同协商,举行了一场长达九十八日的盛大法会。并在法会结束之后,联名将讨论结果公之于世,其上如是写到。

    游于四肢缠于百骸者,名‘体魄’,沉于心海居于神府者,名‘精魂’。凡感此二之一者,可直取天地之元,纳合躯壳。凝化祖源,反育己身,锻体强识。

    大致意思就是。

    这两股力量的名字呢就叫‘精魂’和‘体魄’吧。谁要是能感知到这两个中的一个,就可以直接吸纳天地间的元素之力,在体内凝成一种名为‘本源’的物质。‘本源’可以用来哺育自身,起到强化体质,坚定意志的作用。

    之前鬼邪为了和叶离进入‘伪·心灵想通’状态,释放出的黑色缎带一样的能量就是鬼邪的‘本源’。

    如此看来,‘精魂’和‘体魄’还真是个了不得的好东西。只可惜并非人人都能借此东风一步登天。

    受劫光影响而能感知‘精魂体魄’者只占一半,余下仍有半数的普通人。新生胎儿中天生者更是寥寥无几,十个中也未必能出现一个。

    不过这种情况并未能长久保持,到了叶离所在的年代近九成的自然人能感知到‘精魂体魄’,普通人反倒变得寥寥无几。

    如此普通人一下子变成了千里挑一的怪胎。

    为了区分两种人族,索性将大劫前以及大劫后诞生的普通人合称为远古人族。将能感知到‘精魂’或者‘体魄’其中一种的称为新人族或人族。

    这般极具割裂意义的划分,自然产生了诸多争端,真要敞开来讲那就跑题了,此处不多赘述。

    大劫之前的人族,或称远古人族,他们无法感知到‘精魂’和‘体魄’的存在,自然也就汲取不到任何元素能量,只能依靠外物驱动各类术式。

    可世事无绝对,不论何时何物种,总会冒出一两个特殊的个体。

    比如说司徒秋云,又比如说司徒樱。他们有的靠天赋异禀,有的靠后天努力,甚至还有的靠旷世奇缘。可不论用哪种方式,总归是需要有一定的运气。

    运气不佳,哪怕天赋再强,努力再多,奇缘再盛,也不能唤醒其中任何一者,终生就只能当个普通人。

    再者就是用这种方式唤醒后的‘精魂’和‘体魄’并不像新人族那般遂心应手,可以时刻感知其存在并加以控制。

    唤醒之人还需要如同盲人摸象般,自己一点点的摸索出其中的奥秘。凑巧的可以积累起‘本源’反哺自身,不凑巧的只能学司徒樱转去精研各类术式。

    虽说是有这两种选择,但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摸得其中门路,只能选择走第二条道路。

    因此,远古人族多以术式见长,其术式理解之深是新人族无法比拟的,但是论其破坏力,还是一心凝练本源的新人族更为强势,可以说是各有所长。

    另一方面,由于远古人族对‘精魂’和‘体魄’的认知十分有限,不似新人族那般有专门的修习之法,绝大多数人穷尽一生也只能勉强掌握一种元素。

    随着新人族日异激增,大部分人都能轻而易举获得元素之力,人人如龙时代正式降临。

    可力量始终是把双刃剑,它给人族带了强盛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

    乎近九成的人不约而同的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修炼之上,对物质的依赖一降再降,最后甚至演变成了只要有张兽皮桑叶蔽体就行的地步。

    街道无人行,商铺无人理,墙裂无人补,草盛无人除。仅仅十余年,人族万年以持的社会构架顷刻间土崩瓦解,大量传承就此断绝。

    加之当时民智未开,骤得力量的膨胀感,使得部分人心态失衡,野心膨胀者如雨后春笋般纷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