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辽东从军行_第十二章 修罗战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修罗战场 (第1/3页)

    农历三月初二下午未时末刻,杨林来到距铁背山三、四里的一处树林。在这里遥望铁背山,只见天色低沉、烽火未熄。天空中盘旋着大群的乌鸦,它们独特的叫声平添了几分恐怖和惊悚。

    山顶至山下,苏子河畔至沈水岸畔,无论是沟壑还是草木中,横七竖八的倒伏着无数尸体。有失去主人的战马彷徨无助的发出几声悲鸣,仿佛在呼唤主人的亡魂。

    举目四望,皆是残破的战旗、染血的兵器铠甲、污秽横流的脏腑、血污满身的战死者、刺眼夺魄的血坑,这一切都提醒着人们这里刚刚发生过一场大战。

    远处有运载辎重的大车正在燃烧,一缕缕的青烟随着轻风混杂在时浓时淡的烽烟中,越飘越远。“噼里啪啦”的燃烧声在这空寂的战场上显得异常刺耳,更加增添了大战后悲惨凄凉的景色。

    杨林牵着马,缓缓穿行在这仿若人间地狱般的战场中。一缕缕的烽烟在他身旁掠过,空气中充满了血腥和焦胡的味道。

    越向战场里边走死的人越多,每前行一步,脚下的泥土都会渗出一汪血水,与泥土混合后也分不清是红色还是黑色。在一人双马的身后,几行逶迤蜿蜒的印痕逐渐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上。

    说来也怪,铁背山上的后金兵早就发现杨林在战场中穿行。但却没有人下山来捉拿他。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大战过后都已筋疲力尽,不愿动弹;也可能是认为他是一名溃兵没有威胁,随他去吧。

    面对这尸山血海的战场,杨林心情沉重。他掏出蒋川赠与他的水囊,将里面的酒轻轻的倒一些在地上,然后递到嘴边一口气喝下了大半。

    每路过一处血污遍地、尸体枕籍的地方,杨林都双手合十默念几句,然后再上前仔细查看是否有自己的父兄。

    用他的话说,在另一个人间他已经知晓了这场大战的结果。但是当他真正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他的心还是不知原由的发痛,这痛让他喘不过气来、让他肝肠寸断。

    他希望这只是一场梦。抱着侥幸的心理,祈望那个人间记载有误差,自己的父兄其实没有死。

    因为从进入这片战场开始,他就发现战死者几乎全是明军,而后金兵的尸体竟几无可见。这说明建奴打扫战场将自己人的尸体全都收走了。而明军将士的尸体可能就要永久的曝尸荒野了。

    而还未完全解冻的苏子河与沈水中,起起伏伏、三三两两的漂浮着大量浮尸从服饰看皆是阵亡的明军官兵。至此民间传言“三年不吃两河鱼。”

    在另一个人间的记载中,萨尔浒大战三年后朝鲜使臣路过此地,仍可看见明军将士遍地的累累白骨。风吹雨淋、狼兀鹰啄,其状甚惨。

    杨林一处处的寻找父兄,又一处处为战死的同袍送上最后的寄语和祝愿。他现在不知空间、不知时间,只是希望在这尸山血海中找到要找的亲人。

    现实是残酷的,一次次的失望和落空,让杨林焦躁不堪。他知道,败了,官军败了,大明败了。汉人这次彻底的大败,将改变后世子孙四百年的命运。

    从春秋战国开始,曾经辉煌灿烂了三千年的天朝上国;曾经充满豪迈与自信的炎黄傲骨;曾经衣袂飘飘的章服之美;曾经百家争鸣的多彩文化;曾经繁如烟海的诗经典籍;曾经布武天下的大汉铁骑;曾经与君王共治天下的士林风骨;曾经独步宇内的华夏文明......

    总之一切的一切,都在鞑奴窃国之后彻底沉沦,华夏由此进入黑暗愚昧时代。而彼时,西方已结束千年的黑暗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华夏领先世界的位置从此易手。

    杨林想仰天长啸发泄心中的痛,但是无论他怎么想喊都喊不出来。他环顾四周,仿佛看到无数阵亡将士正围着他。将士们大声咒骂他,骂他明知道这场大战的结果却无力改变和制止,结果害死他们。

    又仿佛看到杜松杜总兵来到自己的面前,满是笑容的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头也不回的走了;接着又看到父亲和两位兄长来到自己的面前,父亲上前将他帽上的盔缨捋好,又将佩剑解下放到他的手里,然后转身和两位兄长向杜总兵消失的方向走去......

    “总兵大人、父亲、兄长,你们要去哪里啊?你们等等我啊!”杨林急了,他不想失去父兄,不想失去那些熟悉的人们。他大声嘶喊着,努力的想挽回一切,但眼前却是越来越模糊的身影。

    泪水顺着他的脸颊不由自主的滚滚而落,双腿发力向前猛追。他想把父亲他们拉住,他要把他们带回家,可是又抓不到他们。

    他拚命的跑、拚命的追、拚命的喊,直到再也看不见他们一丝的身影;直到胸膛里再没有一丝气息供他喘息;直到身上再没有一丝力量供他奔跑。

    现在的他,根本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