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方丘治好疟疾! (第2/2页)
在中医里,疟是很早就有的了。 我国中医对疟疾的认识甚早,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疟”字的记载。 传染病。 在古代的医书典籍中,记载得最详细的,就是疟疾! 疟疾的概念。 在《内经》中就已经很明确了,其中记载到:疟疾是指由感受疟邪引起的,以恶寒壮热,发育定时,是多发于夏秋季为特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在疟疾这个病上。 中西医学对疟疾的认识,是基本相同的,也就是说西医学中的疟疾,也跟中医中的疟疾处于同一范畴! 在中医里。 引起疟疾病的原因,是因为感受到了疟邪,在古医术《内经》里,疟邪被称之为疟气。 而中医里面,所说的疟邪,一共具有四个特点。 第一点:疟气是住在营气,而这里的营气所代表的就是指人体中饮食水谷化生的精气,疟气住在营气,从而隐藏在身体中,但却不触及内脏和皮肤。 比如,《素问·疟疾论》中就说道:疟疾“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这是营气所舍弃的。” 在《医门法律·疟疾论》中也有记载道:“外邪得以人而疟之,每伏藏于半表半里,人而与阴争则寒,出而与阳争则热。”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外邪能因人而疟疾的,每在半表半里,人而与阴争那么冷,出,与阳争就热。 第二点:随经络而内搏五脏,横连募原。 也就是说,疟气会随着经络而内心搏五脏,横向联系到隔膜或肠胃之外的脂膜上。 第三点:盛虚更替。 第四点:与卫气相集则引起发病,与卫气相离则病休。
意思是,与卫气相句机在一起,就会引起发病,与卫气相分离则病就没了。 这里的卫气。 在中医里,是指人体阳气的一部分,具有保卫肌表,抗御外邢的作用。 其中。 因起瘴疟的疟邪亦称为瘴毒或者瘴气,在我国主要存在于南方片区,所致的疾病也比较严重,易于内犯心神及使人体阴阳极度偏盛。 检查一圈下来。 方丘果然发现,这个青年喜欢打呵欠,看上去很乏力,毛孔栗起,面赤唇红,烦渴引饮。 观察病人的舌头,发现病人舌苔黄腻。 把脉,脉弦紧或弦数。 这些症状,都表示病人患的确实是疟疾。 再根据病人的口述来看。 他所患的应该是四中疟疾中,最常见的间日疟。 “怎么样,能治吗?” 等方丘检查完,病人才一脸期盼的问道。 “可以。” 方丘点点头,说道:“不过,要施针。” “行。” 病人脸色一喜,立刻说道:“只要能治好,别说是施针了,就算是开刀做手术都行。” 随后。 方丘拿来银针,开始为病人治疗。 施针的同时,方丘脑中立刻出现了针灸治疗疟疾之法。 取督脉、少阳经xue为主,以通调督脉,和解少阳。 处方为大椎、陶道、后溪、间使、液门、足临泣。 随证配xue:热重加曲池,毫针泻法。疟母加章门,灸痞根。高热神昏者,点刺十二井xue出血。 回忆的同时。 方丘开始着手扎针! 病人也相当配合,因为方丘手法很好的缘故,银针扎下去的时候,病人连一丁点疼痛感都没有。 随着捻针。 病人更是感觉到,体内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现象,好像有一股气在体内游走一般,随着这股气的游走,他体内的情况,很快的就得到了非常明确的改善。 很快。 针灸结束。 “好了。” 方丘微微一笑,说道:“如果不放心的话,你可以去做一个详细检查。” 病人当然不放心了。 半信半疑的出了诊疗室,去做检查去了。 结果。 一圈检查下来,他的病确实完全好了。 走出检查室的时候。 病人,一脸震惊! 然后,赶紧跑向方丘的诊疗室,要感谢方丘。 可到了诊疗室门前的时候,才发现还有密密麻麻的人在等着方丘看病呢,当即也不敢去打扰方丘,只能在心里默默的对方丘说了声谢谢,然后转身离开了。 回到家以后。 这个病人,立刻在帖吧里发布贴子。 “感谢方丘大神,治好了我的疟疾!” 贴子里。 病人把自己怎么患上的疟疾,又是怎么检查的,已经检查报告都贴了出来,然后又告诉大家他是怎么排队挂号,怎么找到方丘给自己治疗的。 最终,还把方丘治疗完以后的检查报告贴了出来,因为疑心病重的缘故,他还特意跑了另外两家医院检查,结果也显示他的身体没有任何问题,他的疟疾好了! 所有的检查报告,一连串的全都贴了出去。 很快的。 这篇贴吧里的文章,就引起了广大网友们注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