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交易会前的放松 (第1/1页)
第二天,李乘风拿着一个背包,里面装好了几件换洗的衣物及洗漱用品,便出发了。 虽然燕海离神都河洛很近,只有140公里左右的路程,坐高铁40分钟就到,但是为了方便,所以这次是自驾车行。 金不换开着一辆途观接上了李乘风,在高速路口等着朋友。很快,几辆车陆续到来。 “这是周老板,这是邱老板,这是……这是李乘风李师傅。”金不换首先给大家相互介绍了一下,李乘风也上去同几人打招呼。 同去的一行有8人,除了金不换外还有另外三家,基本上都是两人一伙。除了李乘风外,也就邱老板带着一位年轻后生,其他都是中年人士。 “老金,你们该不会就是纯粹来玩的吧,应该还有别的什么事。”车上,李乘风开口问道。 一般出游,怎么也得带上一两个家人,但是看样子这却像是一场商业聚会。 “还是李师傅看的透彻,这次来的确不单是来玩的,我们几个朋友等于是来赶集的!”反正接下来的行程还有求于对方,所以金不换也不遮掩,说出了来意。 原来每三个月,在河洛市就会有一次大型的民间法器交易会,因为是自发的,所以许多人也戏称为赶集。 这种赶集的集市,就与钟鼓街的鬼市类同,都是在一两条特定的文玩古物市场街区进行交易。 因为神都的特殊,历史、地理、文化上都独占一份,所以吸引了许多人来参与。 “这次我们几个比较熟的朋友来,不单单是来淘换法器,相互也会进行小小的比试。你也看见了,有人直接就带客户过来,所以其实这也是我们一种同行间商业竞争的手段。” “明白了,看来您很有信心啊?”金不换的话,李乘风是听明白了。 这不单是淘换法器这么简单,也是他们这些法器商人一次展现各自实力的好机会,直接关系到他们生意的好坏。 你淘到的法器又多又好,花的钱少,给客人的印象自然就很深刻、很好,顾客反过来就会相信你。 如果你实力不济,淘不到好东西,或者是质次价高,那么对不起,顾客自然会离你而去。 金不换苦笑道:“呵呵,我要真有信心,就不会敬陪末座,就不会请您来撑场面了!李师傅,这次你可要帮帮我啊!” 他是屡战屡败,几乎次次都排在末尾,生意也被挤占了不少,这也是他为何钻研风水的原因之一。 可是他还不能不来,因为能来到这本身就是一种证明,一种实力的证明;如果他不参与了,也就意味着他已经掉队了,掉出了这个层次,传出去会更惨。 实在没办法,金不换想起了最近认识的李乘风,想借用他一身高超的实力重新为自己挽回名声,重振雄风。 “好,老金你帮了我几次,我帮你一次也不为过。放心,一切包在我身上了!”对方的要求,李乘风并未觉得有啥难处。 不就是淘几件品质上乘的法器吗,这还不简单?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但是法器吗,在这里闭着眼都能摸出来。 “谢谢,太谢谢你了,李师傅!”金不换得到了保证后,紧紧握住他的手,激动、兴奋啊,仿佛已经胜券在握。 一行四辆车上了高速路,一个小时多后,大家很快又下了高速,来到了河洛市区。 进入河洛市区,又走了一段路,最后一行人在一家酒店门口停下。几个人把自己的一些东西拿下车,各自挑选了房间。 “交易会明天才开始,所以大家可以先休闲一会,自由行动。”邱老板在大家拿到房门卡后,趁人还集中时说了这样的话。 “走,出去转转。”金不换怕李乘风这年轻人耐不住寂-寞,于是拉着他要出去看看。 “呵呵,先放包吧。”李乘风说完,向电梯走去。 在离开时,他好像看见邱老板与身旁的年轻人说着什么,接着两人就前后脚出去了,“咦,这邱老板怎么反倒帮对方拿行李啊?” “电梯来了,别看了!” 各自放好行李,李乘风和金不换两人又一起下楼,从停车场离开后,金不换问道:“想去哪啊?” “我也第一次来,你带我去些有特色的地方转转。” “河洛文化中,佛教文化独树一帜,是华夏的释源和北方佛教的重镇,所以来到这里,这里的佛寺和佛窟必须好好看看。”金不换来过不少次,对于河洛还是挺了解的。
“嗯,我也想去看看闻名全国的龙马寺、河洛石窟群,见识一下释教的风采。” 汽车速度很快,很快就来到了南郊的伊河边,还未到,从车中远远就看见了两岸山壁上密密麻麻的石佛洞窟。 宽阔的河面上,两边却是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石窟,让人心生向往,也不得感慨人力的伟大。 将车停好,两人下车步行,买好票先到了奉先寺。这是河洛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共有九座。 “额,这里的山水景象都不错,只是这门票还是有些贵了。”虽然已经小有资产,但李乘风仍然觉得有些rou痛,“明明是先人留给子孙的共同遗产,却还得花钱参观!” “这还算好的了,毕竟勉强算是人工景点,最坑爹的是那种名山大川,被随便那么一圈住就售票收钱,那才是不要脸呢!” 是啊,现在已经是经济浪潮席卷全世界了! “嘴上全是主yi,心里全是生意”,李乘风忽然想到了某热播电视剧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或许这就是时下人心的真实写照。 唉,只能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喽! 金不换又雇了一个导游,让人为李乘风专门详细讲解。 “此窟开凿于唐高宗初期的咸享三年即公元672年,当时还是皇后的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兴建,于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功毕。” “此窟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 听着导游的解说,李乘风一边观赏着,即便过了近1400年,但这些佛像依旧那么祥和安宁,富有质感。 就算他是道门弟子,但也不得不说此时这些伟岸的佛像能让人产生一种膜拜的冲动,心灵的悸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