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5) (第4/4页)
能丑恶到比恶魔还狠毒?答案就是画地为牢产生的典型的中国式嫉妒。这是一种非常有害的不良情感。它能够扭曲人的心灵,吞噬人的人性,到了极致就能干出这两起伤害案的罪恶。那么,是谁制造了中国式的嫉妒?是你,是我,是我们中国式的互相攀比的教育理念。到加拿大学早期儿童教育,我惊奇的发现这种让孩子比赛的方法是不允许的。老师说如果互相比较,容易激发不正当的竞争心理,后来接触越来越多的加拿大孩子,他们不知道和别的孩子比,有时候似乎很傻,但我看到的是孩子们内心的坦然,从容和快乐!我渐渐明白,这就是我们中国式嫉妒的起因!前段时间在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的课堂上,教授提到高中生的教育中学校和家庭中榜样的作用。在联系实际的讨论中,一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说在高中课堂上树立一个榜样,让全班学生向他学,教授补充说,应当注意的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榜样,而不是固定集中在某个学生身上。就像我前段时间微博里提到的,Peoplesucceedindifferentways!没有必要和谁,尤其是周围的人比来比去,比出来的是目光的狭隘,内心的不快乐,是心灵的扭曲,到了极致,就是邪恶罪恶!但愿这种悲剧就此消失,从你我开始,不用这种盲目比较的方法教育孩子,而是去关注孩子每个个体的具体行为,完善自己快乐成长,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而不是比下去谁产生的所谓机会。” 我还想起,有人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对于父母的各种教育行为,作为子女,最讨厌的是什么。结果答案出奇地一致:孩子最反感的,就是父母拿自己来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别人家的孩子”成了孩子成长历程中的梦魇。 我告诉QQ,作为父母,之所以总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攀比,原因很多。有的出于对自己孩子的不满,因为孩子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出色,或者没有完全地达成自己的意愿;有的出于对孩子的“鼓励”,试图借助于优秀的榜样,让孩子向他们效仿学习;有的纯粹就是一种习惯,就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没有其他高明的教育方法,只有不停地比较。 QQ也说,其实,不论怎样的孩子,都有他的优秀之处,也有他的欠缺之处。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上的实质就是,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去与人家的长处相比较;拿自己孩子偶然的表现不如意,去与人家偶然的表现优异相比较。然后要么反身斥责,要么唉声叹气,要么满脸绝望,要么怒其不争。不平就产生了,心态就失衡了,却丝毫没有考虑到,这种行为对自己的孩子伤害有多么大。孩子会觉得委屈:我也在努力呀,怎么在爸爸mama的眼里总是不如别人呢?会觉得愤怒,既然别人家的孩子好,你们为什么不把他们找来做自己的孩子?会觉得沮丧,原来在父母的眼里,自己如此差劲,连别人的小指头都比不上。 不论父母比较的目的如何,总体来看,效果都与想象中的相反。这一教育行为一旦出现,就是对孩子自尊的强烈打击,伴随着孩子的,都是不解、愤恨、自卑、压抑,甚至有的,还会出现极端仇视“别人家的孩子”的情况。 我是等到S到新加坡留学后,在学习心理咨询师的系列课程中,才慢慢醒悟,开口闭口总是说“别人家的孩子”这事,既伤了自己家的孩子,也无意中伤了别人家的孩子,因为影响到两个孩子之间的正常感情和交往,扰乱了他们本已正常平静的内心。 就拿S与他的堂兄弟姐妹和表兄弟姐妹来说吧,我原来只是看到了对方家长有把S当他们孩子榜样的一面,却没想到,也有将S本人在亲戚好友中陷于孤立而后不再亲密的另一面。后来,我终于注意并换位思考到,S与他的兄弟姐妹,各有所长,应互为对方学习的榜样。我应该更重视的是,每个孩子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纵向比较。我们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不是为了和谁去比,因为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就像爱尔兰杰出作家与艺术家奥斯卡王尔德的绝妙睿语“孩子,做你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教育的最大的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教育即成长。成长说到底,是属于生命个体的事情,是属于孩子自身的事情。这是教育的本质。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它同样存在于比较之中,但却不是与“别人家的孩子”的比较,而是自己与自己的比较。中国传统教育最为优秀的地方就在这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要个人不懈地努力,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提升、新的领悟,就是最好的人生表现。因此,所谓的成长,其实就是一种超越——超越旧有的自己,不断地发展,日胜一日地变得智慧、明达、高尚、丰盈,最终让生命趋于圆满。对于一个年龄尚小的孩子,他昨天没做好的事今天做好了,他原来有一个不好的习惯现在改变了,他过去有点消极怠惰而今相对变得积极勤快了,这就是很好的成长。每个人做什么完全由内心驱使,小到穿衣、吃饭,大到高考和恋爱。凡事做最好的自己,人人都可成为自己冠军。 最后,我对QQ说,你和S将来也要做父母的,相信会比我和S爸做得更好。自己坚持做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好的父母,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根本不用拿“别人家的孩子”当挡箭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我们随时随地都在以自己的表现为孩子示范我们希望在他们身上看到的表现。当然,我们这么做其实不该是为了教育孩子,而因为我们本身就是这种人。做最好的自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我们的孩子,如果他懒惰依赖,是因我们替他做的决定太多;如果他不辨是非,是因为没有自主思考的机会;如果他自卑,因我们不够耐心鼓励;如果他嫉妒敏感,因家庭不够温暖;如果他不懂父母苦心,因我们没教会他理解别人;如果他喜欢抱怨,因总被我们挑剔;如果他不够善良,因我们缺少同情心;如果他自私,因常被我们溺爱;如果他胆小,因常被我们骂;如果他撒谎,因常被我们罚。我们为人父母,走的是一条又苦又甜的路。从对一个幼小无助生命的百分之百的投入开始,在以后漫长岁月中,我们担心、计划、安慰、努力去理解。我们付出我们的爱,我们的劳动,我们的知识,我们的经验,为的是有一天,我们的孩子有足够的内在力量和信心与我们分开。 难怪,高三学生心理辅导专家尹邓安老师经常教导所有来听课的父母说,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父母合格,孩子优秀!父母优秀,孩子卓越!父母付出,孩子杰出! 让“别人家的孩子”从此消失吧! S儿、QQ,今后,我和S爸的眼里只有你俩。 你俩分别是这世界与众不同、各有各的优秀与美好的独立个体,请各自努力成长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吧。 我和S爸一起为你俩的爱情助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