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_第十章:观疾苦乱象、惹神器出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观疾苦乱象、惹神器出世。 (第1/2页)

    此次赴边境维持秩序,官方称为“维护边境稳定”,亦在维稳范畴之内,谢仁在行动中切身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

    难民们大多衣不遮体、食不果腹、面带戚容,肢体残缺、身上带伤的随处可见。男女老少一家人挤在一个边军搭建的临时帐篷里,帐篷空间狭小,其中也没有床,只得以以塑料布铺地。所幸当时正值夏末,又靠近热带,用不上被褥铺盖。匆匆逃避战祸的难民,也没有携带更多的家当,大多数人都是破布裹着入睡的。每到饭点,难民们就会捧着残破的餐具等候在炊事车前,等待炊事员给他们分餐,偶尔才能能吃到的rou罐头,已经让他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戍边十一营虽然做了防蚊虫、消毒等措施,但对于热带丛林来说,这些都是杯水车薪。在丛林中,极难找到地幅宽广、通风良好的林间空地集中安置难民。在潮湿炎热的环境下,大量难民挤在狭小的空间里,不只会产生很大的异味,更容易带来疾病的流行,同时也加剧了伤者伤情的恶化。戍边十一营的卫生队忙得焦头烂额,也仅仅只能遏制住疫情的恶化,很难彻底改变现状。谢仁偷偷炼制了几炉丹药溶进饮用水中,这才防止了瘟疫的滋生与蔓延,然而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戍边十一营所负责的难民没有发生瘟疫,但其他兄弟单位却频频发生,有的难民伤重难返又染上了瘟疫,也就这样死去了,这就是战争中人命如草芥的真实体现。

    ……

    经历了这些,谢仁很庆幸天朝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就算边境上偶有发生的小冲突,也未波及到普通民众,天朝的人民依然可以无忧无虑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谋着自己的小幸福。

    这样的和平环境,是以强有力的武力支撑为保障的,也是建国之后的几场局部战争打出来的,更是无数默默无闻的边防军人用生命换来的。然而并非人人都能这样想,有的人就会认为:流血牺牲保卫国家是军人的职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纳税人花那么多钱养着这支军队,不就是用来干这个的么?就算死也是份内之事。

    这部分人的骨子里,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待生命更是一种蔑视的态度。诚然,军人的牺牲是其职责决定的,的的确确是天经地义,然而社会能否给这种天经地义应有的尊重?须知在这份天经地义的背后,还有着一个个因这份天经地义而残破的家庭。一个人的死活,对整个社会而言微不足道,然而对一个家庭而言,很可能就是致命的打击。那些持着“死了也是活该”的态度的人,把这种牺牲丑化为“傻”,不愿去承认这份牺牲的伟大,只因一旦承认,就会显得自己太过渺小与卑微!

    ……

    这次维稳持续了一个半月,撤回营区已是十一长假,谢仁终于可以如愿以偿的休假。回荆襄之前,他照例要去黔州会会半仙,待婚期定下后,还要去趟太牢灵境,请几名德高望重的“群众演员”,客串一下青青的亲人。

    一切计议妥当,谢仁与青青携手飞天径投黔州,而青崖洞天则暂时托付给了璞智和尚及九枫等人。到了黔阳给半仙挂去电话,这小子竟然也休假了,而且还不在平越,跑万峰林游山玩水去了。

    半仙怎么会去万峰林呢?自从上次到万峰湖找张仙之后,半仙就对那地方有股莫名的眷恋,一方面是因为万峰林确实景色奇秀独特,另一方面则是对万峰湖有股莫名的亲近。当然,他并未告知谢仁自己与万峰湖有莫名的亲近,或许他自己都还未意识到,只说万峰林的景色多么奇特,诚邀谢仁一道游览。在半仙的极力邀请下,谢仁只得与青青一道折转去了兴义府。

    兴义府位于黔州西南部,是自黔入滇的必经之路,更是由内地去往西南边陲的咽喉要道。在抗倭战争时期,这里的公路,就曾一度是神洲的“生命线”,很大部分国际援助物资,都是由佛国、经此地运入内地。民国朝廷为保住这条生命线,派出了远征军远赴佛国与倭人作战,更是在兴义府排布重兵,同时也让兴义府的一段公路载入了史册——二十四道枴。

    这段公路沿一座大山折转盘旋而上,及其险要,一旦被毁想要重修,必将旷日持久。倭人曾对这段公路实施过无数次的空袭轰炸,企图以一役之功掐断这条生命线,但因这段公路地势险绝,倭人竟无一次成功。到得近些年,兴义府的马岭河大峡谷景区亦因一首歌,几乎变得家喻户晓。

    歌词描写的是一名孤儿,他与父母一道去马岭河大峡谷旅游,然而违章修建的缆车发生坠落事故,父母合力将孩童高高托起,用自己的死换来了孩子的生。这个故事感动了当时一名大红大紫的歌手,她特地创作了一首歌曲,随着这首歌曲的走红和传唱,马岭河大峡谷很不光彩的变得家喻户晓,反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然而故事背后却隐含着太多的苦涩、无奈与思考。

    这颗异域星球发展至今,出现了很多千奇百怪的现象:所谓的“名人”大多都是戏子。有从事演艺的,有从事音乐的,有从事舞蹈的,有从事体育的,有从事主持的……而真正于国于民有大贡献者,却变得无人知晓,更没有媒体愿意去挖掘他们的点点滴滴,或许是因为这样的人所处的位置太高了,不够“大众”吧。总而言之,“名人”大多都是从事娱乐事业的。一些所谓的“歌星”、“影星”、“明星”,到某些场合唱首歌、为某品牌拍个小广告,签个名、代个言,就能抵过普通人数年、甚至数十年,或者一辈子的收入。

    劳动付出与所得收益不成比例的失衡,使得追名逐利的功利思潮占据人们的思想,于是很多让人有可能一夜暴富、一朝成名的活动受到追捧:各种各样的公开选秀,银幕上的各种才艺展示与比拼,装傻充愣干一些匪夷所思的事吸引大众眼球等等,不胜枚举。在这些种种乱象的背后,隐含的是“唯利是图”四个字,当金钱成为衡量社会个体地位的首要指标,当“出了名就有钱”成为大家的共识,那么围绕着出名这一目标,不择手段就可以理解了。

    要出新歌了,弄点新闻提高一下自己的知名度;新片要上映了,搞点绯闻增加增加自己的人气;名气不够了,干点出格的事让大家想起自己的存在……为了搏“上位”、为了争“出名”,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事都有人干:有装疯卖傻的、有烧钱炫耀的、有出卖rou体的、有胡说八道的、有不知廉耻的、有穷奢极欲的、有毫无下限的、有违法乱纪的……一时间乱象纷呈、乌烟瘴气!有人将之简练的概括为“娱乐圈”。

    名人们如此做,那媒体又在干什么呢?当然是不遗余力的为这些名人当打手!名人的家庭发生变故,离婚、结婚、孩子惹事、逛个公园、去趟商场……都能成为媒体的素材,并牵动千家万户的心,霸占着绝大多数线上、线下媒体的头版头条。直到事件最终的结果水落石出,仍然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大讨论、大争论、大辩论,上演一出出互撕、互掐、互相揭短的闹剧。部分媒体热衷于挖掘这些名人的点点滴滴,如果有可能,连蹲大号的姿势都能写出一篇长篇大论,甚至能引发一系列的思考与讨论。一些运动员夺冠之前无人问津,夺冠之后炙手可热,夺冠之前兢兢业业,夺冠之后忙于应酬,一夜之间动辄坐拥天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